首页 博士论文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浅议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浅议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浅议 摘要:教学管理是中小学管理的核心,教学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水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中小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教育教…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浅议

摘要:教学管理是中小学管理的核心,教学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水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中小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也应当与时俱进。如何选择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路径,向中小学校提出了挑战。文章首先简要说明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最后结合作者实际经验,从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管理理念、加强教育细节管理、建立教学评估体系四个方面探究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方法,旨在为广大中小学校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中小学教育管理;教育教学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黄金期,这一阶段的所学将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确保学生科学学习,并且学有所得,良好正确的教育教学管理不可或缺。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培养综合性人才逐渐成为各中小学校的教育目标,很多中小学校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探索培育综合性人才的路径。放眼当下中小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管理,其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助力其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实现真正的科学管理,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小学校。作为人生教育的第一步,中小学校应当基于现实,不断改良,选择一条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路径。

一、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一)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水平

在实际教学中,出于专业水平、教学习惯的差别,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各有不同。既有积极导入新型教育理念的教师,也不乏一些教师固守陈旧的教学方法,直接产生了由教师造成的横向教学差异。教育教学管理,包含了从教学计划制订到备课、实际授课等教学过程,促进教师共同探讨与分享等。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在横向交流中缩小教师间的能力差异,带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二)教育教学管理助力学生成长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基础不同,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也各有差异。在旧有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很难顾及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遏制了学生的个性成长。除了对教学过程的指导,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还包括对学生考核评价的指导,在新型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下,教师推出了很多过去被忽视的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对策,让每一名学生在求知的第一步都能有所学,并且学有所获,助力学生成长。

(三)教育教学管理响应时代要求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系统、科学地教学。过去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造成了校园学习生活各方面间的割裂,这样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综合性能力的发展,背离了新课改的要求。新型教育教学管理在统一的观念指导下,将教学过程的各方面综合,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很好地响应了新课改的要求,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在中小学校园中,很多教师认为中小学知识难度不大,从而在主观上忽略了自身能力的提升,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敬重和工作责任心,不参与教师职业培训,这直接导致了教师管理和教学能力的落后。在管理方面,固守过时的教育理念,注重规章制度,一味地用约束手段规范学生的行为,忽视了学生情感因素;在教学方面,对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没有深入理解、熟练运用,课堂上将新型教学手段同旧有教学模式生硬结合。在这样的教师管理下,学生的思想被束缚,学习的积极性被削弱,同时课堂效率低下,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

(二)教学管理创新性不强

教学管理贯穿校园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系统。但是在很多中小学校园中,教学管理仍然停留于简单的排课表,组织测验,检查教学进度等常规、重复性的劳动上,以过去积累的经验解决学校出现的一般问题,维护校园运转。这样的管理工作往往是被动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着重于解决这一环节,对教育教学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当出现从未遇到过或是用旧有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难以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同时这样千篇一律的管理使得教育工作者从上至下习惯于使用旧有的经验方法,失去了创新意识,校园也就缺少了持续发展的活力。

(三)教学评估导向性不强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各方面质量的检验,对稳定教学,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推动更进一步的教学改良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由各学校基于自身特点构建,是学校教学经验和理念的结晶。但是,不少学校将教学评估细则化、标准化,利用量化的分数对教学进行单一评分,这样的评价方式扭曲了教学评估,面对教案、课堂效果、课后笔记等一项项检查,教师多方借鉴、疲于应付,学生学无定向,无法真正发挥教学评估对拓展教学深度、广度的指导作用。

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基础在于“人”。学校应当重视对管理队伍的培训和教育,为改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制订针对性方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学校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将其从琐碎、重复性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把创新和改进作为最基本的理念,指导其开阔视野,关注最新的教育动态,学习吸收新型的管理理念。其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定期组织全体管理人员进行讨论与研究,互相交流经验,拓宽工作思路,也需要定期邀请专家和其他学校人员到校开展培训讲座,打造一支具备科学管理理念的教师队伍。学校也应当采取多种方式,不断鼓励全体教职员工,充分发挥广大职工蕴藏的创造性品质;同时,学校需要为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提供平台,促使教职员工将新课改下的管理理念融入教学实践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从上到下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树立科学管理理念

科学管理理念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过程,也很难通过一两次的学习实现。所谓“管理理念”,是管理者对实际的管理活动进行抽象、概括和总结后,基于现状,对有效的管理形成的系统认知,对接下来的管理流程起着指导性作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强调客观、公正和规范,为形成科学管理理念,学校应注重科学理性和人文思想的结合。首先,在科学理性的方面,应当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确立教育教学管理的明确目标,在实际管理实践中,重点关注管理信息的收集和定性定量的描述,基于收集到的信息,尽可能设计明确的科学管理系统,同时根据管理信息的反馈,随时修正管理系统的细则。在人文思想方面,人的情感思想是教育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也是推进教学管理改进的动力,更是教学管理的最重要因素。学校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管理过程中充分激发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充分考虑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思想感受,依据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感受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引入人性化的管理语言和行为,打造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交流、表达自我感受的独立的教学环境。

(三)加强教育细节管理

实际授课是教育教学最关键的一步。只有创新改良授课模式,学生才能喜欢任课教师,喜欢课堂教学,最终爱上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教学时的细节都要随之改进。在旧有的教学管理中,大多为对授课模式的大体要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教学管理应当对教师的授课细节提出针对性指导措施。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对教学方式也应当灵活使用。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而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当抱有足够的耐心,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同时针对旧有教学单一、无聊的弊病,应当鼓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还要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探索的方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四)建立教学评估体系

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学体系改革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能够从客观角度看待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和其取得的成果,这有助于全面、具体地分析其内在联系。教学管理部门通过这样的系统分析,使得教育教学过程得到了公平、全面的评价,教师和学生投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受到了良好保护,也能最大化提升教育教学的收益。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从评价主体方面入手,管理者应当主动参与行动,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同时深入研究,并且基于学校的现状不断改良评价指标系统,促使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此外还应当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信息反馈作用。教育教学管理决策的实质是接收信息,接下来是对信息进行转换、处理和输出,因此信息反馈至关重要。对收集到的信息,教学管理部门应当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对策,将收集的信息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在信息获取渠道方面,教学管理部门应当摒弃旧有观念,主动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从教育教学的接受者出发,主动获取学生的评价反馈意见,确保掌握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第一手教学评价信息,能够更加清楚地反映真实的教学质量。确保教育教学评估真正为实际教学过程提供参谋作用。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对中小学生的综合成长和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建立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一个艰难且复杂的长期课题。教育教学管理涉及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等多方面因素,作为站在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中小学校管理者应当不断探索,积极创新,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设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健康开展,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借此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海波.精细化管理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0):21-26.

[2]王旭彤.人本管理理念在中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2):178-179.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boshi/1530/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