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士论文 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及防控思路

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及防控思路

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及防控思路摘要: 摘要:银行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等特征,是金融市场资金流动的主要中介。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往来频密,国内银行逐渐走向全球,作为资金流动的第三方平台,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使得国内银行面临更多风险,必须建立长期有效…

摘要:银行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等特征,是金融市场资金流动的主要中介。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往来频密,国内银行逐渐走向全球,作为资金流动的第三方平台,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使得国内银行面临更多风险,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防范机制以应对风险,深入了解会计风险,增强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目的地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为切入点,分析了其中问题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银行会计;会计风险;内控制度;防控措施

国内金融机构的崛起、国际金融机构的引进,使得银行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与此同时,银行会计风险这一问题也慢慢显现出来。虽然我国金融体制相较于以往已经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银行的发展和经营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银行在面临较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能轻视随之形成的各种风险。下文将以银行会计风险的防控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

一、银行会计风险特征

银行会计风险特征主要可归结为两点:一是复杂性,二是客观性。首先,传统会计处理方式对于审核人员操作失误导致账面出错的处理方式较简单,仅需用红字冲掉出错的账单,再重新记录正确的结果即可,但在交易处理系统中,如操作失误产生的影响却十分严重,交易系统的复杂性使得操作人员无法迅速找到受影响的会计分录。其次,银行会计风险的客观性在于其风险是现实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从会计角度出发,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内部管理方式都会导致会计面临着无法避免的风险。同时,激烈的行业竞争也会使得银行面临着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增加银行总资产、负债额、损益状况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因素又很难简单地用会计方式进行及时的反馈。

二、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主要成因

(一)风险防控意识淡薄

银行为扩大市场份额,通常需要招聘大量会计从业人员,但在这些新晋会计人员中,能够按照规定正确操作且懂得风险防范重要性的人才属于少数,这无疑是银行内部管控的潜在风险之一。即便在岗人员,也存在风险意识淡薄、容易盲目信任的问题,导致分工所需制约性变弱,也使银行风险进一步增大。此外,还有部分银行会计人员执意于按个人意愿进行不符合程序的操作;甚至有部分银行为了利润最大化,不惜在人员编制上缩减成本,对会计岗采取“一人兼数职”的措施。

(二)会计核算违规操作

在计算机时代下银行业电子化进程不断加速,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反映银行资金流动的安全性能,也能反映资金流动的稳定性和银行的盈利能力,但部分会计人员既不按规定开账户,也不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存在核对印鉴含糊、对账不及时、签发空头支票等问题,导致业务流程错漏百出,这种违规操作不仅扩大了会计核算风险,也使得会计核算体系所反映的信息失真,无法为银行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三)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一是银行资本充足率估算偏高。按照国际上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公式来看,其中附属资本一般是不包含准备金的,除非当准备金和特定资产减值以无关联形式存在时,成为特例参与计算。目前,国内银行在进行资本充足率计算时,将呆账准备金也作为附属资本参与计算,此举有违《巴塞尔协议》中对“附属资本”的标准规定,也容易造成高估资产充足率的现象发生。二是银行资产质量与实际不相符。资产质量不仅影响着银行的稳定运行,也影响其盈利效果,因此资产质量是银行的注重点。但从信贷资产质量来看,部分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资产的数值,没有按照规定发放贷款,盲目签发票据以增大贷款基数,不按政策划分信贷资产等,以期借助上述行为掩盖自身过低信贷资产质量的现象。

(四)内控管理制度缺失

其中,部分银行将内控工作进行分解,使会计内控管理制度无法形成体系;另一部分银行则没有从实际出发制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导致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此外,还有部分银行缺乏对内部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等的具体说明,相关部门也没有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实行情况作出合理而正确的评价。不仅不利于银行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合作,还严重影响了整体工作效率,削弱了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

三、银行会计风险的防控路径

(一)提高会计人员风险意识

银行财务核算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操作,即要求从业人员除具有标准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外,还要兼具较高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对此,银行除了帮助从业人员提升业务技能水平,还应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如,可安排阶段性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将法律制度规定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促其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此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会计人员除了掌握传统的会计工作流程之外,还要与时俱进地适应现代化金融办公模式,积极参加专业培训,掌握信息化财会办公技能。

(二)建立健全会计规范体系

即构建一套涵盖法规、制度、准则的会计规范体系。首先,法律法规方面,即是由国家制定和出台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在我国构建的法治社会框架中,法律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很强的约束能力,如果有公民违反法律的情况出现,会有相关的监督部门予以监察,一经查实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银行业会计规范必须要求其下属单位严格执行,如有违反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其次,制度准则方面,相关财会规范并不单纯指法律规范,其中还包括了职业道德建设,包括从业人员的职业规划、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一系列的方面。相对于法规来说,职业道德更多的是讲究从根本上来影响财会工作者世界观、价值观,注重对其自身的道德培养,是一种非强制性规范,需要从业人员由夯实自身自觉性、自律性开始逐步建立。

(三)改善信息揭示披露体系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不仅要在经营上和国际接轨,在财会信息的真实有效性方面也要向国际标准看齐。即要求不仅从制度方面提高内部风控管理水平,还要从公示信息的真实性方面入手,严格按照公示标准审查公示信息。具体地说,首先要设定最低财会信息公示标准。银行业在内部风险管理可以行业现有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学习国外先进制度和思想,加强财会信息公示监管,制定完善的行业财会信息公示标准,规定最低标准;重视机构的资本占比、风控管理方式和途径,以及银行流动资金拥有率等信息的核查,针对行业机构的档次不同,根据各自的经营状况,建立适合信息公示标准。同时,明确划分银行权利人和责任人相关权利义务,将银行资金的具体流动情况予以公示,确保银行经营状况置于公开、透明和客观的平台实现发展。

(四)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

即是要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程序控制工作,确保银行会计工作的规范操作。首先,会计从业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贯彻和执行会计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做好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审查,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其次,银行可推行岗位轮换制度,定期对各岗位进行轮流换班。这样一来,银行的内控管理工作就处于一种被检查和监督的状态之下,各种会计风险也很容易被识别出来。再者,强化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各种安全保障机制。如,将现金与有价单证的财务核算工作分开,由不同的人分别管理;要依据有效且真实的凭证,做好各个款项的支付与账簿的记载工作,同时确保上述工作设有专人审核。并将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细分,一旦出现问题,便可直接追究到具体个人。

四、总结

银行在社会资金流动的过程中,充当着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角色,而其会计部门在交易中,负责执行审核的职能,管理着银行资金链流动,也因此成为金融案件的多发之地。由于银行业的监管方式具有源头预防和过程管控双重特点,所以对其会计风险的防控可以从加强风险监管制度力度方面来促进体系的完善,对银行财会工作进行有效监督,重视机构资本占比、风控管理方式和途径、流动资金拥有率等信息,全面落实督查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银行会计风险系数。

参考文献:

[1]杨立霏.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20).

[2]杨洪波,张淑娟,刘芳芳.城市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模糊评价[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04).

[3]董新杰.基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探讨[J].现代商业,2010(29):229-230.

作者:陈春 单位:建设银行南京中山支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boshi/6491/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