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士论文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意见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意见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意见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它与外贸有关联的专业,例如国际物流专业、贸易经济专业、商务管理专业等,也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技术性,其首要的教学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它与外贸有关联的专业,例如国际物流专业、贸易经济专业、商务管理专业等,也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技术性,其首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国际贸易价格、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款的收付、国际贸易方式、进出口合同的洽商和履行等等,此外,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贸易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日益丰富和复杂。所以,要学好《国际贸易实务》,应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还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中,可以将以上课程作为先导课程,而将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后续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方面都对该课程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其教学过程及效果反馈却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教师讲授有余,而学生参与不多,从而导致了两个极端,教师备课忙、上课忙,学生听课似休闲、课后更清闲。

事实上,一些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大多如此,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课而言,需要我们每一位专业课教师警觉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有研究和统计表明,正常情况下教师上课能连续维持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15-20分钟,这意味着讲台授课的教学方式有一大半时间属于无用功。尤其在高职院校中那些缺乏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学生,听课注意力更容易分散。对老师而言,有苦劳,没功劳,长此以往,师生都会疲劳。第二,理论过多,案例乏味。在课堂教学中,历来都是理论讲授过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设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基本原则是讲究实效,淡化理论与实践的界限,需要教师将理论潜移默化地渗入实践教学中,所以讲授过多的理论已经背离了该课程设置的宗旨。近年来,专业课教学也逐渐重视案例的引用和分析,但是教材上的案例过于套路化,案例本身牵强附会,似乎是为了例举案例而有意编造出来的案例。此外,在对案例的讨论过程中,由于学生尚未学习相关的知识点,互动效果也大打折扣。教师精心准备的案例,在课堂上却陷入尴尬的境地。第三,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考试成绩结构不合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很紧密,往往一个条件发生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就大相径庭。如果采用目前的成绩评价标准体系,平时占10%+期中占30%+期末占60%计算最后成绩,操作起来很简单,但不能反映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实际掌握程度,对全班学生成绩的区分度也不明显。因此,有必要改变这种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灵活地调整考试测评体系,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分,也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鉴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要性,参考在高职院校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教师应该在遵守教学大纲的大前提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教学过程加以改革,促进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1.在教学思路上,课堂教学要做到三个结合结合学校特点和区位优势。作为地方性的大学,办学的首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各项教学工作也要服从于这个大局。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应穿插着本地区的特点,都要结合本地区的特征。例如,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为世人瞩目,对外贸的依存度很高,经济的外向型特征明显,粤港澳贸易活跃,地理位置、政策环境和人才优势得天独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外贸公司,都需要大量熟悉外贸业务的人才。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就某一个知识点,结合本地特点和企业需求加以解释。例如,在讲授国际货物运输方式时,对集装箱运输加以介绍,展示广州开发区的图片,甚至选用一些经常见到却没有留意的身边的图片,借此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到附近的企业参观和见习,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结合生源分布状况。生源不同,学习基础有差异。中学时代形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到大学期间专业课的学习效果。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高考成绩较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学生不善于学习。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需要的知识面较广,思路要活跃,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怎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结合学生求职意向和就业方向。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以培养学生就业为目标,毕业后继续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结合学生求职意向和就业方向来授课,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应该坚持的底线。而且,学生选择就读珠三角的高职高职院校,显然是以广东作为就业首选地域;选择国际贸易专业,当然希望毕业后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事实上,大多数新生入学不久就基本明确了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和求职目标,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已然成为了除英语四六级以外的最热门考试项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与这些考试的内容有很多相似点,知识点之间也会出现重复。教师可以穿插着将这些内容在课堂上讲授,便于学生考证,增加就业率。

2.在教学内容上,力求一个字:新新闻、新事物、新方法、新进展,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需要教师对待教学有新思路,关注行业新动态,选择新案例,将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预定的教材也应是最新的版本。由于历史原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材还存在着诸多不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状况的问题。首先,内容比较陈旧、教材中经典理论所占篇幅较大,例如关于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的篇幅往往都排在教材前两章,占据大量篇幅却没有实质性的介绍,而高职高专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价格在20-30元之间,难以想象那薄薄的一本看似手册的教材却硬塞进大量的理论。而在国际贸易实务发展中出现的有实际运用价值的新理论却没有适时地被补充进去,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已经在2007年修订并在实务中推广,而很多教材依然介绍的是《UCP500》。又如关于国际贸易术语,《2010通则》已经于2011年1月开始推广运用,并且将在今后两三年被广泛采用,而几乎所有的教科书还是介绍的《2000通则》,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国际贸易术语内容时,对这两个版本加以对比。其次,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内容的编写重出口而轻进口,大部分章节都是从出口方的角度来讲解如何开展出口业务。而今的外贸行业现实却是进口业务的利润更可观,需要大量的进口业务人才。再次,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角色定位在企业的外贸业务人员,缺乏其它岗位的模拟,例如商检、海关、货运、银行结算等。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求新;对讲授的教材每个知识点,适当取舍,补充最新的知识。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借鉴兄弟院校高职教育的经验,自编教材。

3.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三个转变首先要实现从灌输式教学方法向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转变。灌输式教学法是课堂教学惯用的方法,讲课配以板书看似很有条理,学生也能做详细笔记,但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过于教条主义,与其对应的是讨论教学、演示式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具体到教学方法,教师在对学生的授课过程中适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法,教师作为讨论的组织者,讨论前要针对该课程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和学生学习基础情况选择适当的讨论主题并且提供部分资料素材供学生参考,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贸易术语,力求专业课专业化,讨论过程中要做好课堂的组织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结合本节课内容做适当的点评和系统的总结。这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克服畏难情绪,同时教师也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又如采用演示式的教学法,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涉及到的进出口合同内容、进出口业务流程等繁杂枯燥的内容时,首先由教师选取某个简单的例子作交易对象,安排不同的学生充当不同的当事人,每个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决定进出口合同成交的条件,并拟定一份合同框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解说,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所说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模拟,最后师生共同分析交易过程并加以总结。这样,每个学生都对自己参与做过的事情会加深印象,也熟悉了业务程序及其原因,而在共同编写合同的过程中,则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这种意识也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总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其次,实现从提高智商式的教学方法向渗透情感因素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上课铃声响起,教师开始授课,下课铃声一落,教师从教室里消失,似乎教师和学生属于两个不同的阶层,似乎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智商。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无论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国际贸易案例的讨论,还是课堂外管理学生的工作,都需要学生的参与和支持。无数的事实证明,那些受学生喜爱的老师,通常都能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需要教师的人格魅力,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因素。把那些原本很枯燥的理论,用自己的感受讲出来,将自己的体会与学生分享,学生应该能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师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有所提高,这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学风。第三,实现汉语教学向外语教学的转变,争取做到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同步进行。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需要较高的外语水平,在本科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国际贸易教研室可以开设双语课,例如英语和汉语搭配,越南语和汉语结合,日语和汉语的融合授课,根据师资力量状况来适当安排。近几年来,珠三角企业对稀有语种的人才需求量大增,高职院校在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这一趋势。实际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里随处可见英文单词,即使是汉语教学,发票Invoice、合同Contract、提单BillofLading、信用证LetterofCredit等也是高频率出现的英语。对于一些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同时开设汉语教学的国际贸易实务课,供学生选择。双语授课的教材,一定要选择原版的外文教材,这样既保证了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又使得授课内容贴近外贸实际环境。当然,聘请外籍教师来讲授外贸专业课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专职或兼职的外教都可以为高职院校所用。

4.在教学手段上,推广高科技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普遍运用,多媒体和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目前有相当多的高校建立了以局域性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实务和单证实务实验室,购买了进出口业务模拟软件,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创造了逼真的外贸实训环境。通过运用这些外贸实务模拟软件,例如《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外贸跟单实务教学系统》等平台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外贸业务当中,充当每一笔进出口业务的买方、卖方、货代、商检、海关、税务、开证行、通知行、中介等,按照外贸公司的业务程序,并参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一边学习书本知识,一边模拟进出口业务的整个流程,每个学生都能经历各个环节中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增加感性认识。这些实验室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各项业务的程序,能让学生了解具体到某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加强其职业意识,对今后的就业岗位选择意向也有所帮助。当然,这些模拟软件的运用和试验室的运行,要求外贸实务教师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值得提醒的是,由于一些高职学生缺乏自觉性,教师要防止学生将上机模拟变成了网络游戏。

5.在教学效果检查上,注意三个环节以上一系列教研教改工作是否成功,需要分阶段制定一套客观的标准来加以检验。第一个环节是课堂检查。教师在讲授本课程内容的时候,若有涉及其它课程的内容,应该对学生提问,从而检验其它教师的授课效果。教师在讲授后续章节内容的时候,若提及前面章节内容,也应该提问,自我检验本门课程的授课效果。第二个环节是期中检查。期中阶段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检查教学效果,例如安排师生座谈会、课程论文、师生网上测评等。座谈会的形式多样,学生会、团委、班委都可以作为组织者,但要反映出教学实际情况,形成书面情况反映材料,以便今后改进。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加以区分,国际贸易专业和非国际贸易专业、主修和选修,都应区分开来。期中课程论文要求教师认真批阅,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论文情况加以点评和辅导,对论文格式和内容结构的讲解,也有助于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第三个环节是期末总结。期末考试并不是期末总结的唯一方法,按照惯例,教师在期末复习期间已经将大部分考试范围提供给学生,期末闭卷考试的可信度很低。若要检查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否达标,学生期末卷面成绩只有参考价值,更不具备权威性,所以期末总结有必要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师生互评、量化评分,学生之间互评或学生自我评价。以培养实践性人才的高职院校,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该在实践中去检验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以上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例如见习、上机、讨论等都可以按其权重来评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boshi/6801/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