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士论文 高校基础会计多方面教学融合

高校基础会计多方面教学融合

高校基础会计多方面教学融合摘要:1“主导—主体结合”的教学设计理论目前,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3种:“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主体结合”的教学设计理论。“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基本上以教为主,即面向教师…

1“主导—主体结合”的教学设计理论

目前,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3种:“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主体结合”的教学设计理论。“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基本上以教为主,即面向教师的“教”,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而很少考虑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教学设计理论比较传统,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目标的完成,但只强调“教”而忽视“学”,全部教学设计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整体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前者通过各种学习策略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建构,后者是为学生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这种教学设计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在这一层面上,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发现,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但是,这种教学设计理念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情感教学因素的重要作用,有可能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偏离教学目标。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优势不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各有侧重,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加以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培养出基础知识系统扎实、创新能力较强的新型人才,这即是“主导—主体结合”的教学设计理论。比较这3种教学理论,很显然“主导—主体结合”的教学设计理论有着前两种教学设计理论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在教学中,提倡应用这种理论指导实践。

2“主导—主体结合”教学设计理论与基础会计教学的融合

2.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不仅要了解教什么,还需明确如何教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要为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同时在这个框架中,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从而便于将学习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样的一堂课下来,才能真正有益于每一个学生。目前,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越来越细,越来越完备,体现在教材和专著上即版本越来越厚,知识容量越来越大,这就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教学中,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这主要通过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来体现。接下来,针对每个学期教学对象的不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考虑其专业、基础知识及认知能力等,从而进一步确定教学起点和本课程教学达到的终极目标。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往教学经验和认知结构变量决定本课程中哪些知识点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哪些知识点采用“发现式”的教学方式。以讲授发出存货按实际成本计算的方法为例,一次加权平均法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先行组织者,设计教学的组织、策略,然后根据学生反馈形成教学效果评价。具体做法可以是:由教师详细讲解方法原理,并举例子,计算得出本期发出商品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成本。随后,如果从形成的教学评价中传递出学生对该方法接受的程度较高,那么移动加权平均法可采用“发现式”教学,即教师先进行情况创设并提供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学生可采用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得到一系列的教学效果,再强化练习设计,形成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具体做法可以是:教师提供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方法原理,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有空间讨论和自主理解方法原理,并能够完成在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对前一个例子进行本期发出商品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成本的计算。正确的计算结果出来了,在学生获得一定自我满足感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发散思维,将这两种方法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联系、与物价波动联系、与会计人员工作量大小联系等,由学生根据自己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和前面的知识有机结合,效果较好。

2.2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如果课堂教学全都是教师个人的表演,全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只能是被强行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学生对会计的向往、好奇会磨灭在机械、枯燥的模式教学中,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事实上,正如建构主义理论所说,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经济现象的理解、看法或初步的意识,在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非常积极地去探索、寻求答案。那么,这种导向是好的,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也会感染其他同学。此时,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主体,自己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在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之后,学生会在课后依然保持课堂上的热情,自主探索、形成学习迁移①。比如,试算平衡表一般是在讲授借贷记账法时介绍给学生的,但当时,学生刚刚接触少量且较简单的经济业务,很容易编好试算平衡表。但事实上,在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讲完后,即学生掌握了大量且较复杂的经济业务后,教师若能提供一个融合前后期所讲内容的案例,案例中给出一个企业一个月内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同时提供一张不平衡的试算平衡表,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查错,令其置身于仿真的企业环境中,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动脑动手热情。从而,既熟悉了经济业务的处理,又复习了账户和试算平衡,做到融会贯通。

3信息技术与基础会计教学的融合

“主导—主体结合”的教学设计理论日益受到教师的认可与重视,教师希望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认知主体的意识,为学生提供明晰的知识体系、充足的课程资源、有效的自我阶段效果评价和宽泛的社会实践。可是,高校课堂教学课时毕竟有限,创建优质的入门基础课程,仅靠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引进信息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拓展。

3.1教学课件的使用

3.1.1通俗易懂,利于理解

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最初接触会计名词和基本概念比较多,但又比较难以理解的一门课程。采用一定的形象直观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描述,往往会收到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效果,易于为同学们理解和把握。能够为初学会计者扫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好会计知识。

3.1.2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基础会计课件应将教材中绝大部分知识内容做到采用动画、静态图及说明、表格和文字等多种方式进行反映。学生们所看到的不再仅仅是教材上枯燥的文字和看上去不知如何看起的图表,而是可以通过动态的图解,分步骤有条理性地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对文字表述的领会。

3.1.3凝练内容,便于把握

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一个动画,每一张图片和图表,往往会涵盖教材中一页或几页的内容,对大量的文字表述是一种高度的浓缩,利用有限的空间却可以说明利用很多文字也难以说明的问题。

3.1.4加快进度,提高效果

实践表明,运用课件进行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将更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基础会计课程在本科传统教学中能在规定的课时内讲完全部课程内容的3/4左右,而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则同样的时间里可以将全部内容讲完,并且可以讲得比较细致,学生接受得也比较快。

3.2在线测试

会计学是一门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基本理论讲好后,必需让学生做一些有针对性、代表性的题目。但是,目前课时紧张,很难占用课堂时间完成,留题目课后完成,又难以杜绝抄袭现象。于是,在线测试并批改就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每次作业先出一份详细指导学生如何完成网上作业的说明,具体包括如何注册、如何保存作业以及作业提交时间等。然后,精心设置题库内的题目(需要注意的是,当同一门课程有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应通过不同的题库来体现该门课程对不同专业学生要求上的差异),学生输入学号后,随机抽取,生成不同的作业题,从而杜绝抄袭现象。另外,在提交日期截止时,准时关闭试卷,强化学生时间观念。对学生提交的作业通过程序的设定形成自动批改、自动打分的在线批改结果,既快捷,又大大节省教师工作时间,同时还能出一份成绩分析报告。

3.3网络自行测评

如果说在线测试主要是阶段性的考察学生对讲过知识的掌握情况,令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查缺补漏,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那么网络自行测评就是学生随时检测自己对该门课程掌握情况的有效方式了。每一章都设置相应的网络题库和自动测评系统,学生可以在课后随时登录,完成题目,及时得到关于自己学习状况的评价,找到薄弱点,获取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自身的学习计划或向教师提出问题。这样,学生会对自己的听课效果,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一个初步判断,能做到了解自我,对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

3.4教育资源资料库

基础会计课程的开设,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其教材的编写、习题与案例的配套、课件的制作都是吸取百家之长、凝练而成。然而,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毕竟难以涵盖本门课的全部精华。所以,有效地利用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的一系列资源,建立基础会计教育资源资料库,使教师、学生都能共享,这样精品课资源才能在最大的范围内得到有效利用。同时,教育资源资料库还可以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己去组织、选材,追踪经济热点、业界动态和就业心得等。把资料库建设成教师、学生都能共享的优秀教学内容。

3.5留言板与网络答疑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主要集中在下课后,但课后学生问问题或和教师讨论问题并不踊跃。究其原因,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问题太幼稚或与本节课内容关联不大而不好意思问,有的学生是因为下课时间短,又急于去下节课的教室而没有时间问,还有的学生只是“拿来主义”,并未积极思考,可是他们又不知道有问题的同学问的是什么问题,索性无问题可问。针对上述现象,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的教师要提出一些方法解决。教学要互动、要交流,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了解学生的思想。这个问题,现在就可以依赖网络留言板和网络答疑来解决。自己的学生可以在该区域关于本课程自由留言、交流和提出建议。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回答学生问题。既形成了教与学的互动,又促进师生的交流,同时不占用课堂讲授时间。此外,还有一些更为先进的技术,比如:MultiAgents(多重智能技术);XML(可扩展标记语言);GRID(网格技术);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正逐步应用于教学。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技术融入到教学之中,将为我们的教学增添更多的方式,节省了时间的同时拓展教学的空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boshi/6979/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