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士论文 低碳经济注意问题研究

低碳经济注意问题研究

低碳经济注意问题研究摘要:一、深刻理解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客观必然性(一)低碳经济的丰富内涵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

一、深刻理解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一)低碳经济的丰富内涵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1、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宋娟[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的影响,给资源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影响经济增长。我国资源的基本特点是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又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具体国情。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2、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前,中国很多城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灾后重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要以低碳发展为方向,以节能减排、增加碳汇为路径,把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调整能源结构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和生态市建设框架,从严控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严格环境准入、环境监管和环境执法,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发展低碳农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土壤的固碳能力,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各级政府都要实施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良性运行机制,引导企业大力开发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经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经济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来自煤炭、石油等的生产和消费,部分来自水泥生产。无论是化石能源还是钢铁,水泥等产品,都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投入。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既是当前的客观要求,又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驱动产业。因此,降低其碳强度,成为我国提高产业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预计到2015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比例将达到20.7%,超过美国(20.1%)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难得机遇。

4、发展低碳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都是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带动系数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极有可能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这些新兴产业,既有利于完善能源结构,又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制造业的升级,例如,研发新能源汽车、余热锅炉、余压利用、废弃物处理和利用、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利用等,有利于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建材、重化工等行业,解决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能够创造丰厚的经济价值,从而带动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环保产业的发展,例如,资源再生行业以及绿化、园艺、造林、土壤改良、沙漠化和石漠化治理、荒滩和沿海滩涂治理等,这些行业既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又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扩大就业,有效解决民生问题。

二、理性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担。

三、准确界定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生产力的不断改进与生产工具的不断更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统而观之,虽然世界各国在工业化、现代化领域的成就令人欢欣鼓舞,但随之衍生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气候变化、环境破坏、生态危机不容小视。工业化、现代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加,致使温室效应越发严重,为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巨大隐忧。气候条件恶化,危害严重,任何国家都不能避免,独善其身绝非可能。对此,世界将以何种方式应对。几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一种可行的路径。当下,虽然世界各国都能够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后果,但基于后果的未来性,侥幸心理仍在作祟,环境治理领域的搭便车行为与公地悲剧同时并存,各国都在从自我角度出发调整政策,制订拯救气候与环境的国际性文件成了大国政治博弈的角力点。如何权衡历史与现实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显得非常棘手。发达国家不想履行更多的国际义务为历史埋单,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的要求,在工业排放上与发达国家的现有指标又有差异。各国竞相争论,难以达成共识。但无论如何,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低碳经济。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我国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不能一劳永逸,更不能一蹴而就,应渐进发展、逐步调试。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审视国际大趋势,对各产业有较为充分的认知和判断。比较而言,重视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是必要的,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更要给予足够重视。综观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第三产业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扶持作用,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上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而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尚不成熟。主要原因是传统服务业占比例过大,而且没有形成稳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缺乏市场竞争力。

与之并存的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在信息中介服务、高新技术供给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方面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其次,发展方式转变是核心。建设新型的低碳发展体系,既符合世界经济低碳化的发展趋势,也是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必要从发展方式、消费理念和社会价值上进行创新,而低碳经济为这诸多层次的变化提供了可能和路径。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与改造,更新机器设备、生产工艺,建设治污工程都需要庞大的经费投入,如何在保证生产有序进行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污染治理是个难题。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多是以粗放型发展为主,破坏了环境、耗费了资源,对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能否在发展方式上有所转变,是我国未来制胜的关键。为此,要注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技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国家科技实力和科技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破解发展难题的钥匙。发展低碳经济,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必不可少,但重点是自主创新,尤其是要在研发清洁能源上下力气。

再次,法律建设是保障。促进发展与减少排放是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必须从法律建设上充分保障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奠定法律基础。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上要重视以下几点:一是坚持综合法与专项法的有效协调。二是保证法律的可执行性。环境保护的实际效果与法律的可执行性有重要关系,比较而言,我国的环境保护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的根源之一就是环境法律可执行性差。三是注重跟踪,适时评估,及时调整、改进和完善环境法律。总之,发达国家正在探索的低碳经济模式不仅是一种时尚的国际潮流,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实践,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致力于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步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重视产业结构调整,重视发展方式转变,重视有关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立足低碳,着眼经济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要防止低碳不经济现象的发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boshi/7161/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