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论文 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

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

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摘要: 摘要:管理会计素质的高低对企业价值维护与创造至关重要。在数字经济时代,为适应社会需要,会计人员应积极向管理会计转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必须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重构。本研究以中原工学院为…

摘要:管理会计素质的高低对企业价值维护与创造至关重要。在数字经济时代,为适应社会需要,会计人员应积极向管理会计转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必须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重构。本研究以中原工学院为例,从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保障、教学模式改革、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践优化与探索,为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与探索

一、引言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借助数字技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会计工作是激发企业管理活力、增强价值创造力、加强内部控制、预防经营风险的重要一环,为适应企业需求,会计工作将向管理会计转型,社会急需大量的管理会计人才,因此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缺口严重。作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大部分高校仍以财务会计为主要培养目标,注重财务知识的传授,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师资队伍的数字化素养和实践能力不能够满足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管理能力框架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尚未形成,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或重构。本研究借鉴OBE的教育理念,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照《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借鉴CGMA、IMA和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运用现状,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保障、教学模式改革、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与探索。

二、OBE教育理念概述

OBE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社会需求,通过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大纲与教学过程的层次支撑与矩阵组合,加强课堂内外的理论与实践综合培养,实现培养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评价与学生就业的全生命周期动态闭环。OBE教育理念强调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学校专业定位动态适应,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指标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的矩阵化设计,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的结构化设计,教学实施促进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设计,教学条件的系统化保障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的全方位、全过程与全员参与的持续动态改进设计与实施等。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反向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

三、管理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探索

本研究结合OBE教育理念和数字经济时代的特点,按照管理会计人才能力培养转型要求,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19版)》,以中原工学院管理会计专业为案例,对管理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与探索。

(一)优化培养目标专业教师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与走访,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将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为:“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具备爱国情怀、人文素养、社会责任、职业规范,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具有创新思维、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熟练开展财务处理与财务管理实践应用、学术研究或创新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重构毕业要求依据培养目标,结合《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应用管理会计能力框架要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重构管理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要求。1.会计及相关学科知识:具备管理、经济、金融、法律、数学、会计等学科交叉知识,开展会计信息鉴别、处理、分析与应用等工作。2.专业胜任能力:能够运用专业思维,应用会计及相关专业理论、方法与工具,解决具体会计问题。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结合交叉学科理论及相关方法,开展会计信息的采集、处理、建模与分析工作。4.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角色作用,做好团队协作。5.沟通能力:能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清晰地表述一般或复杂的会计问题,具有跨领域、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能力。6.职业规范:遵守会计职业道德,遵守法律及管制要求,识别和处理不道德行为,认真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7.创新思维: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运用批判思维、整合思维,突破常规,以新的方法与视角思考、分析与解决管理会计相关问题。8.终身学习:能够结合会计专业相关理论前沿和国内外发展动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新知识,开展自我学习、自我认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三)整合专业课程体系按照毕业要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支撑体系矩阵。在理论课程体系上,在增加战略规划、会计决策、运营管理、沟通管理与大数据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工具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创新创业知识等模块的理论课程支撑体系;在实践课程体系上,增加会计决策模型、企业管理沙盘仿真、数据分析实验等课程,构建了包含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多层次递进的实践课程支撑体系;在素质体系上,构建了包含思想素养、科学素养、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课程支撑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定位,提供了第二学位和人工智能、跨文化商务沟通等14个交叉培养课程模块,供专业学生进行个性化选修,推动人才培养多学科专业交叉模式改革,形成了“主修专业+第二专业”“主修专业+交叉培养课程模块”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引进具有实践经验或博士学位的高素质人才;开办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合作高校高水平教师,通过助教、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科研合作、出国进修或访学等形式,提升青年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与国际化水平;通过参加省、国家会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与国内外学术会议,扩大对外交流,开阔专业教师视野,提升其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引入企业师资、挂职实践,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成立了由不同专业教师组成的实践教学虚拟教研室,开展协作式实践教学,促进专业教师学科、专业交叉能力的提升。截至目前,管理会计专业共引进企业财务总监1人、博士4人,培养河南省会计领军人才(后备)5人,多人出国交流与学习。通过上述措施,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了实践教学能力。

(五)完善软硬件教学平台积极开展专业教学软硬件平台建设,在原有以培养会计专业基础性实践能力为主的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性的专业实验室,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模型构建、审计实训等综合性、技能性课程的实践与实训,培养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建立了模拟仿真开放实验室,开展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等课程的实践与实训,并通过“情景模拟、知识重构及仿真模拟对抗”等实践形式,完成创新实践与科技研究实践的目标。同时,购买了用友U8、纳税申报、中教畅想电子沙盘、中欧电子创业等软件,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模拟仿真动手能力。

(六)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在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在对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与完善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课程教材、教学案例库、实验教学指导书、线上课堂等方面的教学资源建设,丰富与完善专业学习的相关资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出版了《ERP沙盘模拟实战教程》《EXCEL与财务管理》等教材,自编了《EXCEL与财务模型》《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等实验实习课程指导书。同时,借助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共享平台,积极引进校外优质专业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的多元化、个性化。

(七)开展教学模式改革采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融合实践、实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采用翻转课堂、混和式、互动研讨式等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和主导地位,激发学生进行启发式、发现式学习;采用仿真模拟教学,强化学生的系统化、流程化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通过上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不断提升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融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强化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的融合,加大平时考核的比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八)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以第二课堂为依托,以社团活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科学研究等形式为载体,学校通过各种激励政策鼓励学生以兴趣为中心,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沙盘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创业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同时,学校制定奖励政策,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参与专业教师的研究项目、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研究能力,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

(九)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学校与专业相关公司合作,开展专业竞赛、认证培训、校企合作等工作。与用友公司、金蝶公司建立了竞赛合作与参与机制,与中教畅享、工信部建立了会计专业信息化资格证书认证培训合作,与新凯元会计培训公司建立了会计系列资格证书培训合作,与中博诚通公司签订了ACCA认证培训合作协议,同时与用友、中博诚通等20多家公司合作建立了实习与就业基地。

(十)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积极探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管”“评”“查”“督”相结合,建立了以持续改进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了《学生学习发展质量标准》《教师教学工作质量标准》《教学管理工作质量标准》等制度;按照《中原工学院教学督导专家遴选办法》《中原工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组建了校院二级督导专家队伍,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有序进行;开展了“学生评教”“教师教学水平评估”“课程评估”“试卷评估”“毕业论文(设计)评估”“实验室评估”“专业评估”等教学评价,将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作为优秀教师评选、职称评定、教学事故认定、部门绩效考核等的依据,不断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在上述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学习成果的评价,2018年至2019年,教务处陆续出台了《加强课程学习过程性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加强课程学习过程性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修订)》等文件,突出学生学习产出导向,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例,改革过程性内容,开展多视角、多维度、多样化的考核形式,鼓励教师通过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考核设计,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查学生独立思考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近年,尽管一些高校针对会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数据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高校作为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平台,还有很长的改革之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何冰.基于IMA管理会计能力素质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8):260-261.

[2]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刘衍聪,李军.基于OBE理念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72-76+96.

[4]关秋燕.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6):84-87.

[5]白艳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的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9(12):60-64.

[6]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7]嵇建功.事项会计理论的事项概念与会计信息演进研究[J].会计研究,2013(2):33-37+94.

[8]李亚东,朱伟文,张勤.高校质量保证:督导与评价“双轮驱动”———同济大学特色质量保证体系的探索[J].北京教育,2018(9):53-56.

作者: 李宗民 单位:中原工学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guanli/4677/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