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论文 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管理

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管理

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管理摘要: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环境和要求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此背景下,公益类事业单位必须加强会计基础管理,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有利于事业单位…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环境和要求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此背景下,公益类事业单位必须加强会计基础管理,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有利于事业单位快速发展,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开展。

关键词: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会计基础管理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国有资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事业单位基础工作引起了广泛关注,公益类事业单位必须切实强化会计基础管理。但是由于公益类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性,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不足,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一、概述公益类事业单位

(1)公益事业单位的概念。事业单位是属于国家和一种特殊机构,是我国特有的、专门设立的,为了给社会提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多方面服务的组织。公益类事业单位指的是由国家财政支持,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类产品和服务的单位。相关单位不但为社会提供各类公益性服务,同时也为国家行政机关单位进行相应的支持性服务。按照该类型单位自身的职能、资源配置形式、服务对象等内容,可以划分三个层面,分别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2)公益类事业单位特征。一是社会服务性。通常来说,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涉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多个和社会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公益性事业。这类单位并非为特定阶层设置的,其服务对象为社会公众,给整个社会提供有关保障的福利性组织。所以,公益性事业单位体现一种社会服务性。二是公益性。因为在社会中,公益性事业单位占有一定的特殊地位,通常来说,这一类型的事业单位一般都不担负经营活动,不会对外提供各种产品或者服务。这类单位的运行并不为了追求经济利润,甚至都不会向服务对象收取费用,很多情况下,按照国家意愿和要求,尽最大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各项服务,为社会公益做出极大的贡献。少数公益性事业单位从事一些经营活动,但是相关经营活动获得的收益并非在单位内部进行利益分红,而是投入到后续的公益事业中。

二、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管理问题

(1)会计岗位设施不合理。当前阶段,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由于单位规模、在职人数等原因,岗位的安排严重违背岗位设置基本原则,没有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进行职务的分配,常常会出现一人负责多项工作的情况,很多会计岗位是由其他部门比如行政部门人员兼任的。这些人员对于会计工作通常并不了解,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还有部分单位内部人员不足,岗位设置过于繁杂,各个岗位之间缺乏较好的配合和协调,对会计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会计工作效率偏低,极易产生财务处理漏洞。此外,部分会计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素养,财务处理过程中往往依照习惯进行操作,工作规范性不足,职业道德欠缺;单位领导层对于关系户票据没有进行严格的核查,随意进行报销。(2)缺乏完备的内控制度。部分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制定会计工作,会计科目设计不合理,会计核算不规范,由此导致会计核算账目混乱,会计信息不够、缺乏条理性。另外,对于原始凭证的审核过于形式化,没有落实,报表登记数据信息常常存在一定的误差,账目之间无法完全吻合,会计信息资料没有被完好存放,会计资料档案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保管,同时也没有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也是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面临的问题。(3)会计工作监督不到位。单位资产管理过于粗放,没有非常明确的责任划分,常常出了问题无法展开详细的调查以及责任追究。此外,固定资产长时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清理和盘点,固定资产无法及时记录在账目中,由此出现了账外资产,导致部分单位的账目混乱,甚至单位的资产账实严重不符,最终使得国有资产无形流失。

三、有效应对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管理问题

(1)合理设置会计机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结合自身的财务会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内部会计机构。同时对各个会计岗位进行明确分工,使得各项职务相互制衡、相互牵制,促进各个部门协调性提升。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担负出纳、会计、稽核等多个职责,但是在实际职务安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三者之间不能同时兼任,必须严格分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单位稽核人员常常由会计人员兼任,甚至部分单位压根不设置稽核部门,由此稽核部门的监督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对此,部分发展规模较大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稽核岗位,同时保障该岗位的独立性,和会计、出纳部门相互牵制。对于规模较小的单位无法设立稽核岗位,可以通过集体审核决策处理重大的经济事务,保障信息公开、透明,由此严格控制徇私舞弊行为。另外,会计机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努力提升在职人员的专业素养,对其会计工作加强监督。(2)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公益类事业单位很多都没有设置较为完备的内控制度。对于单位内部的各个业务进行详细的考察,根据考察结果了解到,很多单位可以将其会计工作和自身业务进行有机的融合,由此将业务融入到单位的内控制度中去。通过这样可以保障各项有效措施可以得到全面系统的落实和执行。建立完备的内控制度,根据相关制度会计从业人员可以明确自身的权职,按照相关制度和规范组织自身的工作,确保会计活动规范标准。另外,关于单位会计核算,事业单位需要构建完善的会计电算化长效机制,确定会计工作统一的标准,规范会计工作,使其朝着制度化、标准化发展。(3)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公益类事业单位必须对自身的财务部门进行更为严格的规范和监督,保障各项措施和政策得到全面到位的落实。在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单位没有设立专业的会计账簿,或者私自设置账外账等问题,必须对其进行严肃处理。与此同时,定期的抽查和考核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人员,根据具体的考核成绩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或者处罚,由此不仅有利于人员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可以促进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对单位内部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分配专门的人员,严格核实各项财务工作,单位的宣传机构需要积极组织会计监管教育工作,在单位内部树立先进的财务监管思想。比如,严格跟踪审查和监督单位日常物资采购以及产品销售等财务活动。明确细化项目申报和审批流程,并对其进行严密的监管,从而保障单位会计透明、高效、规范。

参考文献

1.邵淑莉.浅析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财经界(学术版),2009(05).

2.王松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中国集体经济,2016(07).

3.毋海霞.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问题.中国外资,2013(13).

4.艾东.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优化研究.财会通讯,2011(28).

作者:何霞 单位:大同市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guanli/5177/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