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论文 学籍信息管理短板及对策探究

学籍信息管理短板及对策探究

学籍信息管理短板及对策探究摘要: 摘要:作为加强学生管理、优化学校治理的重要抓手,学籍信息涵盖学生多项基础性个人信息,是落实生本理念、挖掘学生潜能的关键元素,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发展的原始数据。大数据技术应用下,数据搜集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

摘要:作为加强学生管理、优化学校治理的重要抓手,学籍信息涵盖学生多项基础性个人信息,是落实生本理念、挖掘学生潜能的关键元素,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发展的原始数据。大数据技术应用下,数据搜集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数据内在价值和应用属性不断提升,对标大数据时代学籍信息管理新要求,既要确保这些数据信息安全可靠,又要持续提高信息开发利用效率,才能真正让学籍信息成为安全可增值的数据资源。从实践来看,当前学籍信息管理存在安全性不足、附加值不高、数据性不强等三重短板,需要教育工作者主动适应大数据发展形势,聚焦风险防控打造“安全屋”,聚焦信息增值打造“操作台”,聚焦数据挖掘打造“区块链”,不断加强学籍信息管理,以信息的数据资源化为核心,在强化安全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数据成果转化率,为学生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大数据;学籍管理;信息保护;数据开发

传统意义上,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籍信息是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管理质效的关键切入点。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学生信息成为数字化管理的一部分,学籍信息管理从自动化到信息化再到数字化,目前正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信息数据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成为学校从管理向治理转型的主要抓手。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应用,极大削弱了传统管理中的数据壁垒,不断开发出新的数据应用场景,在这一背景下,学籍信息泄露风险开始增大,档案信息向数据资源逐渐转变,为新形势下学籍信息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原有的档案信息数据内容发生变化。不同于传统学籍信息中将学生个人事项、家庭背景等信息定为保护对象,现阶段学籍信息覆盖入校、在校、出校等多个时间段,包括学生学习经历、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内容,涵盖基础数据、应用数据、动态数据等不同类别。大数据技术下绝大多数信息无处遁形,原本被纸质文档记录在册的信息被数字介质所承载传播,原本被束之高阁的档案材料被录入网络云空间,学籍信息的广度、宽度、深度都发生较大变化。另一方面,数据资源的开发成为学籍信息管理的新命题。传统信息管理中更加侧重对信息的保护,习惯采取物理隔离、专柜保护等方式严格控制,但在大数据技术下,一味地保护无法做到信息的安全,被动地防护也难以做到万无一失。基于这一分析,需要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个人权益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档案信息的保护,做到技防与人防并重,同时充分认知学籍信息的价值,利用这些数据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顺利发展提供有益助力[1]。

一、现阶段学籍信息管理存在三重短板

传统实践中,信息保护与资源开发是学籍信息管理的两条路径。前者在于防范风险确保稳定,后者在于提高价值创新发展,二者常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管理者往往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徘徊选择。这种零和博弈在大数据时代得到了改变,数据成为一种重要资源,为学籍信息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大数据时代既使数据风险性开始增加,也使数据开发路径变得多样化,特别是数据共享作用下学籍信息的流动性极大增强,原有的部门管理、条块分割状态的学籍数据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信息更加趋向协同性保护与共享式开发。基于这种分析,当前学籍信息管理存在一些突出短板,不仅体现在安全性的降低,传统安全保障手段和数据管理措施难以有效适应数据技术变革,也体现在信息数据资源开发不够科学,缺乏与数据用户需求的及时对接,导致数据内容多元但形式却过于单一,应用意向多样但实践落地较少。

1.信息安全性不足

学籍信息是学生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内容,传统信息安全模式更加注重将信息保护与开发应用的分割对待,将档案信息置于不许调用、不容修改、不准接触的框架内。这种安全范式在大数据应用下受到了极大冲击,数据壁垒或者叫信息防御体系很难抵御大数据技术的渗透,在特定逻辑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下,旧有的安全保护方式防御力度不足、覆盖密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学籍信息的安全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管理思维迟滞于数据发展。部分学校管理者对学籍信息的界定不清、保护不力,仍然通过账号密码的方式来进行权限设置,缺少对大数据技术的深入了解和安全认知。其次是安全机制落后于信息增长。现阶段随着学籍信息的数量不断增加,对信息数据的分类整理、综合汇总变得十分必要。部分学校并未建立日常监控和协同保护机制,仍然坚持单一部门管理,缺乏协同性。这就导致一旦出现问题无法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反应。最后是安全管理跟不上技术革新。部分学校的数据技术硬件项目已经上马,对学籍信息的管理得到了一定加强,但对大数据应用中层出不穷的新手段、新措施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甚至事后进行弥补,导致风险性无法有效降低[2]。

2.信息附加值不高

学籍信息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多数信息都从纸质载体转变为电子介质,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学校信息化平台中,按照程序进行管理。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化学籍信息调取的往往是一部分,进行分析开发也大多是进行样本的差额抽选。这一点在大数据时代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大数据技术能够以全样本为数据蓝本,将包括学籍信息在内的所有学生数据吸收进入数据池,在这里进行逐一归类和权限设置,为用户进行数据服务,这样一来学籍信息的附加值就体现出来。从实践来看,有的学校将学籍信息与新的大数据管理分割开,有的学校全面放开将信息管理全面托付技术手段,这种做法或导致信息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或导致信息赋值不合理、不恰当。

3.资源数据性不强

大数据视角下学籍信息不再是单纯的资料汇总,而是代表着一个个鲜活学生主体动态性的成长记录,对它进行分析应用能够产生价值,基于这一点,学籍信息也是学校的一种重要管理资源。信息与数据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更加侧重杂乱的碎片式的资料素材,后者则注重归类汇总排列组合,从这一点看,大数据时代的学籍信息的保护与开发之所以出现短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数据性失序。正常状态下的数据体系应当是部件完整、前后衔接、内外相符的,而管理实践中大量数据并未有序整理,导致数据安全性、可开发性都受到制约[3]。

二、适应大数据发展,优化学籍信息管理

学籍信息管理是学校加强学生管理的重要抓手,做好信息保护是适应大数据技术风险的关键举措,而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则是用足大数据技术优势的必要路径。在大数据技术深度广泛应用下,学籍信息管理须要被当作一项系统性工程实施,着重解决好三重问题。首先是信息的层级设置问题。要从学籍信息的第一手录入抓起,确保真实性和规范性,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籍相关数据的动态更新,形成有效联动。其次是信息的安全流动问题。要利用好大数据技术手段,为学籍信息打造安全流动、稳定开发的保护路径,打破现有的条块分割状态下的信息孤岛,改变当前部分学校信息碎片化状况,建立综合性统筹机构进行专门管理。最后是信息的对外接口问题。要从权限入口抓起,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可靠,在此基础上规范接口的形式,按照数据来源主体、开发采用主体进行科学分类和有序连线,提高学籍信息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可以从防风险、增价值、挖潜能三个角度入手,加强信息数据管理。

1.聚焦风险防控,打造“安全屋”

安全性是学籍信息管理的根本要求,也是大数据应用下开展数据分析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种安全性的提升不能依靠事后处置和弥补,要依靠可以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全方位防控,将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作为一项常态化工程进行建设。重点应做好三点:在技防方面,要加大信息数据安全监管,完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配套系统管理,防止盗版软件的漏洞、黑客病毒的袭击,建立健全防御工事。参考档案管理技术中易出现的问题,找准学籍信息中易外泄的风险点,形成防控重点、防御网点。特别是要在学校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置多重防御,区分内外网络,区别公开信息和保密信息。抓好账号密码权限设置,针对校园官网上的申请程序进行规范,把各类安全隐患登记备案,做到技术先于人力,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在人防方面,要深化大数据技术学习应用,提高学籍信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制度防范方面,不仅要突出学籍信息在学生管理中的地位,在管理制度中明确档案信息的特殊性,确保安全保护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还要健全全天候全方位常态化监督机制,将管理人员置于制度之内,使其绷紧一根弦、明确一根线。同时,要特别注重信息用户的管理,对不同用途、不同主体进行分层分类、区分权限,做好每次数据调用记录的存档备查[4]。

2.聚焦信息增值,打造“操作台”

学籍信息曾被束之高阁,作为保密信息严格调用程序,对学生的长期成长作用不大。这主要源于传统学籍信息的内容相对单一、形式相对单调、用途相对单向。在大数据应用下学籍信息的范围扩大化、内容更加丰富、数据动态化,大量的档案信息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一定阶段的成长留下了痕迹,是为学生发展提供参考的宝贵信息。必须用好这种特征,聚焦学籍信息的附加价值,打造安全合理的操作台,确保信息能够得到有效充分开发利用。首先,形成信息链条。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从学籍信息的采集、丰富、更新、管理、应用等各个环节入手,串联起来形成动态变化、周期明晰的资源链条。在采集阶段,要利用数据共享技术及时验证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信息比对将原有学生纸质材料、异地材料进行统筹,确保第一手信息的可靠性。在管理阶段,要做好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数据分类存储,确保横向、纵向信息都能得到及时归拢,对学生的优势、劣势、诉求进行全盘掌握。在应用阶段,要做好档案信息不同时间段、不同方面的印证分析,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其次,形成信息池塘。学籍信息大多采取时间轴线进行划分,对学生的背景、成长和去向进行记录,但在大数据技术下信息的开发不能仅限于记录,而须要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进行真实汇总,对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行进行轨迹认定,形成以信息束为形式的服务数据。再次,建立专业队伍。改变教学人员、管理人员、馆藏人才条块分割的现象,针对大数据阶段的需求,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档案管理能力、熟悉学生不同阶段诉求、掌握互联网技术、了解最新职业发展形势的管理队伍,加强学校和专业公司的交流学习[5]。

3.聚焦数据挖掘,打造“区块链”

传统学籍信息管理中往往存在封闭中心,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用户仅限学生本身或学校有关权限拥有者。但在大数据技术下不同主体通过区块链的打造,有可能在不涉及核心数据的前提下拥有一定比例的数据信息,形成共享的协议和应用,这就为数据的开发提供了前提。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数据分析和共享处理,打造分布式点状计算为核心的区块链,形成核心数据加密基础上的广泛应用。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是挖潜。要深入发掘数据的核心价值,找到学籍信息的组合模式,避免单一数据的无效性,引导管理者将完整全面的数据进行组合分析,从而得到有效数据支撑。比如可以通过学籍信息数据的对比分析,探索当前教育改革试点的成效,分析一定阶段学校课程设置、管理策略的科学性等。第二是共享。要利用好国家层面的基础数据库,确保数据信息的动态更新及时准确,将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籍信息在总体样本池中进行比对,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汇总形成总体数据,为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提供依据。第三是协同。学籍信息虽然也是数据资源的一种,但与资金、人员投入有本质区别。数据在使用中可以得到极大增值和校正纠偏,特别是在不同学校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掌握的数据各自为政的状态下,要提高学籍信息的准确度,形成真实有效的数据参考,就必须推动安全前提下数据的流动分析,比如在教育扶贫中通过全国扶贫系统网络与教育数据系统的接驳,对贫困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现了数据匹配,从而为精准识别精准扶贫打下了基础。综合来看,只有学籍信息数据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发挥数据资源优势,加强开发利用,才能适应大数据时展,从信息管理变成数据治理。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教育厅.提高学籍信息数据质量助推教育治理现代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7):21-22.

[2]姚春雷,侯蔚.全纳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学籍异动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江苏高教,2013(04):120-121.

[3]陈阳.构建高校学籍管理体系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33):20-21.

[4]董平军,王东明,王宁.内容管理技术在高校学籍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03):90-93.

[5]李游,黄滨,田贵荣.基于WEB模式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6(01):35-37.

作者:覃贤立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务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guanli/5786/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