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论文 构建家园互动式微课程实践浅析

构建家园互动式微课程实践浅析

构建家园互动式微课程实践浅析 摘要:幼儿的教学工作不是紧紧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够完成的,正如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

构建家园互动式微课程实践浅析

摘要:幼儿的教学工作不是紧紧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够完成的,正如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完成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特别是现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年轻的幼儿家长也想通过网络加强对园内孩子们学习状况的了解,加深对幼儿的认识,这也体现了家园互动的迫切需要。因此,本文就基于当前构建家园互动式微课程的不足以及有效的改进方法及实践意义进行了分析,对于高效的构建家园互动式微课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构建;家园互动;微课程;实践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幼儿园教学纲要的一系列出台,使得当前的家园互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不够成熟以及一些外在条件的限制,使得当前的家园互动依旧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再加上很多学生家长对幼儿园教学工作存在认识偏差,使得家长对教学工作存在不满。因此,构建家园互动式微课程,利用丰富多样的微课程来推动家园合作,促进家园共育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前幼儿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1.当前家园互动中存在的不足

(1)传统固定的沟通方式使得沟通效率大大降低

从当前的家园互动沟通方式来看,家园之间的沟通主要是依赖于一些传统的活动方式,例如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电话沟通、信息交流以及日常接送幼儿时的短暂沟通,这些固定的沟通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家长了解幼儿,但是只具体的向家长描述孩子的表现,容易让家长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而且这种固定的沟通方式额外占用的时间较多,这就大大降低了家校沟通的效率。

(2)线上交流平台的使用给很多家长“偷懒”制造了可能性

目前,为了方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线上沟通,建立了微信家长群、QQ群、微博共享平台等沟通的桥梁,但是却突出暴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仅有少数的幼儿家长能够做到经常与教师沟通,大部分的家长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处于沉默潜水的状态,仅仅在交班费或者表达学校某项决策意见时才会露面作简单发言。这就让这些线上交流平台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制造了家长偷懒的机会。

(3)容易使家长情绪化、消极化

很多幼儿园家长由于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于是在面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时容易情绪化,形成过激的行为。例如,亮亮的家长在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同学抓伤之后,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不问清具体情况便指责老师和发生争执的同学,同时将负面情绪放大化,容易影响其他家长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近期某平台一位家长在面对教师电话回访的时候情绪十分激动,说出了一系列带有负面情绪的话语,能够理解这位家长面对自己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的无奈和焦虑,也能够理解教师频繁打电话造成这位家长的抵触反抗。教师让家长配合检查作业,这固然是教师的不足,但是家长身上也存在自身的缺点,没有正视孩子考不好的客观现实,过分的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忽视对孩子的关爱,这些与孩子成绩差都有直接的关系。

(4)给广告商提供了推销机会

由于众多公众号等桥梁的搭建,让很多广告商以及推销者有了可乘之机,例如学习用品的售卖者、网络课程的推销者以及各类教辅兴趣机构的宣传者,他们想尽各种方法混入家长群或者通过公众号公众平台获取家长信息,向家长推销自身产品,降低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度,不利于更好地开展家园互动。

2.构建家园互动式微课程的实践路径

(1)帮助教师和家长提升互联网知识熟悉常规使用路径

只有不断提升教师和家长的网络知识素养,才能够更好的搭建起家园互动式微课程,有效发挥其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以及互联网管理员要充分了解微课程的实施过程,包括各类APP的使用流程,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家长讲解如何操作,包括注册、登陆、使用、发贴回帖等各项流程,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微课程专项培训”、“使用答疑”等各种类型的培训方式提升家长和教师的网络素养以及使用常识。

(2)充分利用APP的模块化功能促进家园互动

随着幼儿园微课程实践步伐的不断推进,使用微课教学的条件已经越来越成熟,目前出现了很多比较受欢迎的实施动态APP,可以向家长实时呈现幼儿在园区内的活动,包括上课表现、吃饭表现、睡觉表现、有没有积极回答问题、有没有和别的小朋友打架等等,这些家长比较关切的问题都能够真实的呈现在家长的面前,这也就是当前类似APP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像有些APP都是十分火爆的,大大推动了微课程的实践。其中这些APP最大的优势与不同便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模块化功能,如下图所示:这些模块化功能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幼儿的实时动态,同时还具有完善的分享区域,教师可以在区域内及时分享各项趣事以及幼儿当天的表现,也可以将组织的活动精彩瞬间拍摄下来进行分享,更重要的是每位家长都可以参与互动点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APP中的学习分享模块还会定期邀请一些专家以及教育学家等专业人士进行相关育儿知识的分享,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其健康快乐成长。例如,在儿童流行性疾病频发的季节,可以邀请医学卫生界的专家进行宣讲以及知识的普及,防范手足口、流感、诺如病毒、小儿肺炎等病毒在园区内的传播,大大提升家长、幼儿和教师的防范意识,构建安全卫生的学习娱乐环境。

(3)利用微课视频提升幼儿的学习和动手能力

作为家园互动式微课程的主要内容,除了要充分利用好实时动态APP之外,也不能够忽略既有的线上交流方式,同时多采用微视频、微电影等有声有色的教学手段取代枯燥的文字讲解,这样能够更加清楚的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同时也迎合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充满趣味的动态化视频更加能够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手工课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幼儿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风车,语言的描述难以讲清楚要点,且幼儿容易忘记,因而可以按照步骤逐一用微视频向学生展示制作要点,便于幼儿更好的进行操作,提高操作成功率,内心从而产生极大的成就感。

(4)利用现代化的沟通方式提升沟通效率

当前现代化的沟通方式比较常用的就是微信群以及QQ和博客等,这些固定的沟通方式具有其自身的优势,能够实时传达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家园共育,同时家长能够将学生出色的课后作业展示在家长群,为教师第二天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所以,当前的家园互动式微课程不能够只关注APP的使用,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现代化的沟通方式,提升家园互动效率。

3.构建家园互动式微课程的积极意义

(1)提升家园沟通互动性,有效形成教育合力

家园互动式微课程的应用丰富了家园互动的形式和范围,使得互动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家长之间,不同的家长之间也可以进行很好的互动。哪怕是一个问题、一件提议、一幅照片,都能够引起家长的广泛参与。例如心怡妈妈说,我发现通过互动式微课的实施,心怡好像在课堂中更加注重自我形象了,能够主动回答问题,还能够好好吃饭了。这一话题引发了家长的广泛参与,下面有很多家长参与其中“我家儿子也是,以前在家都要喂饭,现在不仅在学校主动吃饭,回到家也主动吃饭了”、“我家女儿好像更加勇敢了,之前胆小,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现在知道主动的回答问题了”,家长们异口同声,积极发表孩子们的变化,这种其乐融融热情回应的氛围更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将家园共育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2)提升家园互动的实时性,帮助改进交流效率实时动态视频反馈能够解决家长心中的关切,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校园内的表现,减少了教师简单问题的重复回复。例如,宝宝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好好睡觉的问题,极大的提升了交流效率,能够将宝贵的沟通时间用来交谈一些更加有深度有助于幼儿成长的话题。

(3)提升家园互动的专业性,拉近家园之间距离

随着线上沟通方式的稳定以及APP软件的使用,使得家园之间的互动更加专业化、科学化,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例如,在APP模块化中的每日出勤中,采用家长扫码的方式实现接送打卡,实名认证,这样便进一步提升了幼儿的安全性,防止不法分子乘虚而入,更好地实现了家园互动。同时可以利用主题活动板块发起一些亲子活动的倡导,提倡父母利用节假日双休与幼儿一起进行像户外郊游、大本营、会展活动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并且拍摄温馨的画面分享在主题活动模块,评选最受欢迎的亲子主题活动,这样一来大大提升了家长参与家园互动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大大拉近了家园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化解家园之间的矛盾以及认识偏差,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园环境!总之,构建家园互动式微课程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是拉近家园距离、促进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活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提升自我技能的重要渠道,因此要不断学习优秀学校的微课程实施对策,改进自身园区内微课程的实施不足。同时也要密切联系家长,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从而有效提升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玲莉.“利用网络家园互动平台促进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0):23-27.

[2]田娟.“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12):242-242.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jiaoyu/1504/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