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论文 中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资源及教学运用

中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资源及教学运用

中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资源及教学运用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中小学是青少年思想发展的关键阶段,是重要的“拔节孕穗”时期,亟须进行有效引导和精心栽培。深入挖掘中小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思…

中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资源及教学运用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中小学是青少年思想发展的关键阶段,是重要的“拔节孕穗”时期,亟须进行有效引导和精心栽培。深入挖掘中小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思政工作有效融入教育教学环节,是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和努力实践的探索方向。

一、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属于社会学科范畴,直接承载着传播文字运用、弘扬文化传统的社会功能,对培育青少年健康人格、涵养优秀品质、厚植家国情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带有工具和人文双重特性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将语言文字运用规律以最便捷的方式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使其成为表达交流、沟通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语文还明显具有人文特征,学生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洗礼,实现提升修养、健全人格的目标。客观地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非呈现出分立或对立的状态,而是以相互支持、互为表里的形式存在,具有高度的辩证统一性。

(二)具有思政教育的独特优势

语文是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属性的学科,教材中文本的选用十分讲究。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均是文质兼美、字字珠玑的优秀典籍,不但能让青少年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也可以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此外,语文学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重视晓理动情的教学过程,强调推人及己的教育方式。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在培养人、塑造人方面天然具有独特优势,在引领学生思想方向上,一直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的思政资源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台系列重磅文件,对贯彻落实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重视政治启蒙,筑牢思想基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思政资源,亟须进行深入挖掘、总结凝练和科学运用,切实发挥语文学科育人功能。

(一)承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以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撑。中小学语文中的经典篇目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体现着永恒的真、隽永的善、浩荡的美。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坚持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具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形成的先进文化。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篇重要文章,比如,《为人民服务》《朱德的扁担》《手术台就是阵地》等。这些红色记忆,饱含着奋发向上的革命乐观态度和深沉厚重的爱国情怀,全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征程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探索和不懈实践。在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好这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及所展现的崇高革命情怀,引导学生增强对红色文化的共鸣,让爱国主义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三)蕴含强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和代表着新时代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坚守的价值和理想。比如,爱国奉献、仁爱进取的道义精神,诚信友善、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见义勇为、扶困济贫的文化传统,这些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和人格形象,在语文课本中展示得淋漓尽致。作为语文学科教师,要用好各类语文教学素材,生动具体地向学生表达和展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潜心教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弘扬正能量,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升华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

三、中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资源的教学运用

发挥语文课程育人作用,关键在教师,重中之重是提升教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能力和水平。

(一)由“解惑”向“解道”转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回归育人初心毋庸置疑是第一位的。要切实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准确把握“三全育人”中心要求,把语文作为中小学思政工作的重要路径,用“语文小故事”讲好“人生大道理”。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化特点,贴近心理需求,切中疑点困惑,以德服人、以爱育人,让教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好朋友、人生路上的好导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课程体验效果,引导学生从知事、懂事到明是非、晓道义,再到坚定信念、筑牢信仰,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健康成长。

(二)由“启智”向“启蒙”转化

诚然,中小学阶段的教育要重视发展智力、习得知识、养成习惯,但为学生指引好人生发展的正确航向,保障其健康成长成才也同等重要。从育人育心角度来说,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强化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促进融会贯通、相互衔接。从发挥课堂主渠道角度来说,要用好语文课堂教学“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总体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拓展教学时间、空间,不断彰显语文教学的温度、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聆听与思考中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真正让语文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真正让语文课程思政具有“生命力”。

(三)由“寓教”向“寓乐”转化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普及,加强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完善“互联网+”教学模式,引导教师突破传统课堂条件制约,合理利用视频、声效、影像、图片等多媒体信息技术,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着力打造开放多元的教学课堂,为学生创造有声有色、亦静亦动、趣味横生的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乐于其中。另一方面,要结合中小学语文学科特点,探索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问、自主探究,增强沉浸式学习、互动式体验的情境教学,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担当“主创”、上台“主讲”,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宗旨,让学生在春风化雨中学习思考、铸魂育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jiaoyu/1546/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