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论文 低碳经济发展下的科技创新

低碳经济发展下的科技创新

低碳经济发展下的科技创新摘要: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工业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随之带来了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随着污染愈发严重,资源日渐匮乏,社会生产与生活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是大众的健康,都因此受到威胁。…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工业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随之带来了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随着污染愈发严重,资源日渐匮乏,社会生产与生活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是大众的健康,都因此受到威胁。也正是因此,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开始广泛普及,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因此我们需要基于低碳经济意识去思考科技创新。

[关键词]低碳经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

1.引言

当今世界面临着环境难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国也不例外,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此引起重视。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也在不断向着低碳方向迈进。但是,受到技术水平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局限,有许多地区并未真正将低碳理念渗透到当地的发展规划当中,我们只有基于低碳经济理念去思考未来的科技创新发展,才能真正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

2.低碳经济概述

2.1低碳经济的含义

所谓低碳经济,是在达到低碳减排目标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发展,但是如果只关注经济,而忽视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环境产生的影响,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因此只有遵循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资源消耗,摆脱稀缺资源依赖的基本原则,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才能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换言之低碳经济的实现,意味着能源利用及经济发展的同时转型。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样重要,要做到两手抓,两手硬。要保证两者的协调发展,首先必须要针对经济与环境制定相应的管控标准,借助低碳技术取得突破性的经济发展进步,通过低碳制度的约束,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自然能够减少经济损失。随着社会大众低碳意识的养成、能效的提升、能源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也会加快。
2.2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

低碳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观念上的先进性。要实现低碳发展,并不是要依靠发展上的退步去达成的,反而需要依靠技术上的改革,而为了摆脱这样的思想误区,思想观念上的进步至关重要。上至国家的战略政策,下到公民个人的意识都要得到更新,渗透全民低碳思想,以全民低碳为核心目标推动技术发展,切实将各项低碳措施落实下去,才能使低碳技术得到高效研发与推广应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低碳目标。反之如果低碳理念以及相关技术在社会生产及生活当中的渗透不够深入,得不到充分重视,环境问题必然会不断恶化,威胁社会大众的健康,影响大众的生活质量。只有对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展开深刻反思,意识到当前社会发展所受到的局限,才能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且积极配合低碳工作。其二是技术上的先进性。低碳经济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发展模式,而且诸多国家当前都将低碳经济战略作为自身发展的核心战略。因为只有利用科技的力量,让环境问题得到缓解,让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才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要首先从低碳理论的研究以及技术的开发入手。许多环境问题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长久累积下来的,所以问题的解决也非一日之功,并不是很容易便能够缓解的。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控制、工厂废气排放的控制等等,都是实现低碳发展目标的关键。为了构建完善的低碳经济发展技术体系,必须要重视技术水平的提升。其三是效益的综合性。以往的时展过程中,社会普遍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视作社会发展的目标,而对于环境问题则往往缺乏重视,不惜破坏生态平衡以谋取经济效益,这样的错误思想不但会阻碍社会发展,更会威胁社会大众的健康[1]。数据信息如图1所示。

3.低碳经济科技创新的含义

低碳经济科技创新,是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科技研究与应用改革,是基于协同发展这一大目标的改革创新。时展至今,累积的环境问题是无法单纯依靠人为控制去解决的,依靠科学知识以及专业技术,才能缓解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达成低碳发展的目标。即是说低碳理念必须要与先进的技术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出更加理想的。由此可见,低碳经济科技创新是低碳经济在科学和技术领域范畴内开展的创新活动。以技术领域对于创新的界定为基础,低碳经济科技的创新,是在低碳经济领域当中开展的新技术研究,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的开发发明以及新制度的建立。具体来说包含许多方面,涉及交通、电力、冶金、建筑、化工、石化等诸多相关单位及部门,同时涉及诸多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以及诸多能源利用手段。包括对于油气资源、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的捕获及埋存等等。科技创新对我国能否在低碳发展中取得理想成果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相关部门及其技术人员一定要更新理念,积极引进更先进的技术,更新颖的想法。且一定要在能源科技发展探索中明确具体方向、目标,以及重难点,突破传统理念与模式的种种局限,强化科技创新。要正确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够决定能源的未来,也能够创造能源的未来。未来我国能源发展中,需要着重考虑的技术方向应涉及到煤炭的洁净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代电、代由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大容量、低损耗电力输送技术的创新探索、先进核电技术与核废料的科学处理技术等诸多方面,以此来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充分满足新时代高速发展提出的各项要求。

4.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手段

4.1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结构目前依然处于十分不完善的状态,这是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的事实。如果能源结构始终落后,便无法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的能源利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说明资源浪费的问题始终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资源愈发匮乏的社会来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要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必须要首先提升能源的利用率,为了保证能源的利用率,需要付出的努力依然很多,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应当努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否则工业发展将继续耗费大量的生态资源。工业的发展需要由科技创新来带动,不能再以耗费有限的自然资源为前提,要通过低能耗技术、设备及产品的开发保证能源的利用率。要不断深化研究,推动技术的发展,进而达成以技术促进环境优化的目标。利用先进的技术,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不仅能够带来更理想的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企业乃至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2能源结构发展与清洁能源发展

能源结构的优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课题,也是一道难题。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依然是以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虽然对于清洁能源的应用已经展开了研究,但是目前依然无法保证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当中占比的提升。为了清洁能源得到重视,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清洁能源的本质。清洁能源包括核能、氢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等等。相对于传统能源来说,清洁能源的环境影响程度更低,因此其应用本应得到充分重视,但是我国对于清洁能源的研究起步相对于许多发达国家来说是更晚的,所以清洁能源的普及依然不够广泛,国内大部分地区依然十分依赖传统能源去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清洁能源的发展需要以先进且可靠的技术为基础,特别是核能以及氢能,使用不合理反而会对环境产生更严重的影响。[2]。

4.3二氧化碳的收集与利用

二氧化碳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却并没有很多人深入研究二氧化碳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作为自然能源的积极作用。因近年来化石燃料过度使用的问题愈发明显,森林覆盖率越来越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是引发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甚至会威胁人类安全,所以我们必须要对二氧化碳的收集及利用提起重视。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作为一种资源,是能够加以利用的,但是如果只是单纯排放,不进行收集,不借助相应的技术措施,是无法体现出其价值的。要收集二氧化碳,最为简单直接的方式便是植树造林,植物的生存依赖二氧化碳,在吸收二氧化碳后,能够将其转化为氧气排放出来,这是对人类与植物生存均十分有利的循环过程,所以必须要广泛开展植树造林作业,这有利于达成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城市景观。除植树造林以外,还有其他技术手段能够达成对于二氧化碳的手机与应用目标。

4.4科技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以上曾提及,低碳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借助先进技术去推动的,无论是怎样的技术手段,都有相应的技术水平要求。在污染愈发严重、资源匮乏的现状之下,低碳经济更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支持,才能真正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缓解污染问题。我国相对于部分发达国家来说,对于低碳技术的研究步调依然稍有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是我们进步的动力。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普及,以及相关进步研究的不断深入,将环境发展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相结合,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技术发展,并且确切落实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达成,这一目标的设立,以及后续的行动落实,不仅能够维护民众的利益,更能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方向迈进,让发展之路走得更长更远[3]。

5.结语

低碳经济当前已然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关键词,因为我们深知,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以对资源的索取以及对环境的破坏为代价,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及资源问题也愈发明显。为了避免大众的利益受到威胁,我们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基于低碳经济视角思考未来的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这是本文所探讨的主题,虽然我国技术水平目前依然有待提升,但是相信通过深入探讨,以及相应措施的落实,未来必能达成低碳环保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蓥.分析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行业影响与对策[J].智库时代,2019(31):44+53.

[2]蒋心路.浅谈如何使低碳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市场周刊,2019(07):47-48.

[3]张涛.低碳理念下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19(12):109-110.

[4]王蕾,朱静.低碳经济背景下安徽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5]张来武.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软科学,2011(12).

[6]吴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7]雷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8]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9]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03).

[10]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05).

作者:潘乃峥 王恒 赵扬 高郡霞 单位:辽宁省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建设工程中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jingji/4185/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