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硕士论文 书如其人对书者艺术创作影响分析

书如其人对书者艺术创作影响分析

书如其人对书者艺术创作影响分析 【摘要】历来书法艺术作品的赏评过程中,赏析者如欲论其书皆兼论其书者生平。本文浅析“书如其人”这一概念所内含的书学思想,从书法艺术是书者心灵与情感的表…

书如其人对书者艺术创作影响分析

【摘要】历来书法艺术作品的赏评过程中,赏析者如欲论其书皆兼论其书者生平。本文浅析“书如其人”这一概念所内含的书学思想,从书法艺术是书者心灵与情感的表达,是书者胸次与学养的体现,书法体现着书者的精神品质与气格,这三个方面来阐释与探讨“书如其人”中深刻的书法美学思想,并从三个主要方面来挖掘“书如其人”中美学思想对欲学书成家者有何启示。

【关键词】书如其人;书法创作;美学;精神;情感

从宋代起,许多书家就将书法看作表现其人的艺术门类。认为从观赏其书就可得知作者的人品学识、胸襟抱负与生活经历等。由于书法艺术以文字为表现对象,将形式与内容结合在一起,人们认为书法比其他艺术更能时刻表现人的精神风貌,故称作“书如其人”。“书如其人”的美学思想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书法特征与书者的为人作风大致相关,其中更包含着多角度与多方面的深刻意义。

一、“书如其人”指书法艺术是书者心灵与情感的表达

无论是艺术创作前的创作动机还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乍现,都离不开心灵与情感这两大角色的参与,艺术是心灵的旨趣,创作时的最佳境界是创作者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与抒发。创作的动机归根结底是心灵对不同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李元博在《书法美学解析》中说:“只有通过心灵而且由心灵创造活动产生出来,艺术作品才能成为艺术作品。”艺术的创造亦离不开想象和对自然事物的创造性表现,对这种艺术家的创造性活动,黑格尔指出:“艺术是一个伟大心灵和伟大雄劲的想象,它以图画般的明确的感性去了解和创造观念和形象。”邓以蛰在1937年所撰写的《书法之欣赏》中说:“书法是性灵自由表现,摆脱一切拘束、凭借,保得天真,然后下笔,使其人俗也则书必俗,使其人去俗已尽则其书必韵。书者如也,至此乃可谓真如。”书法艺术的生命性无可厚非得体现在心灵与气韵的表达上。有人认为书法出于心,心即其物,书法创作来自于心灵的妙悟。实际上书法作为一门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必然离不开对“意境”的表现。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感。虞世南说:“故书道之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书法艺术要更具有表现力,不能永远在简单模仿自然事物,必须有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与心理情绪的流露,从而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韩愈十分重视情感在书法创作中的意义,他曾以张旭为例说道:“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韩愈认为正是张旭这种情感与心灵随性情而出的艺术创作精神才成就出艺术作品不朽的价值,并赋予艺术作品极强烈的审美震撼力。苏轼所说:“天真烂漫是吾师。”大抵也是指书法创作离不开心灵的自由展现与情感的浪漫表达。包世臣说:“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情感在书法作品中的显现可以是整体上,也可以在细枝末节中,因为书法的形质体现在字形结构、线条以及空间上的章法布白等,所以书写者不同的情感表达也是从书面特点就可以清晰观察出来的。进而通过书法作品就可以对书者创作时的心理环境以及情感体验有大致了解,使得后人更能清楚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创作灵感发源于何处。

二、“书如其人”指书法艺术是书者胸次与学养的体现

所谓“书如其人”必然会体现着书者的字外功夫、个性特点与人格魅力,以上这些要素的养成就要求书者要多下学养与胸次的字外功夫。宋人眼中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低是由胸次、学养的水平所决定的。苏轼是中国书法美学史上最先提倡学养重要性的书者,苏轼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他强调学养水平对书法艺术成就的影响,可见苏轼认为书者学养水准的优劣必然反映在其书作中。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并不仅是简单模仿而成的加工品,而是具有书写者独特的意志与创意。这种独特的意志力与胸襟抱负正是学书者在成年累月的学习与积累中所获得的。书法的学习从初步涉及到精通必定是需要功夫的锤炼和时间沉淀的,一个人的书作中可以体现此人在学书实践中所付出的心血与功夫,可以约摸出书者的年龄,甚至是学书时间的长短。使得后人只需通过眼睛的观察即可得知书者的笔下功夫如何,笔力是矫柔还是劲健,这些都是学养功夫在书者艺术作品中的体现,从而使得我们对其“人”用功的水平有大致了解,可见“书如其人”的含义必然包括对书者学养的体现。黄庭坚认为书法是胸次的写照,极为重视胸次在书法艺术学习中的作用,并指出书法作品气韵的雅与俗与其人胸次休戚相关,学养更是影响胸次的直接因素。黄庭坚《山谷题跋》曰:“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功也。”黄庭坚认为胸次不高则病韵,胸次不凡则脱俗,书法就是胸次的传神写照,文化修养是决定胸次的主要因素,学问修养又是胸襟坦荡的基础,胸次的呈现是书法作品具备“韵”的关键,没有“韵”味的书法作品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他在《论书》中说:“学字既成,且养于胸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以及“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致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书法艺术作品中胸次的体现可以是胸襟抱负,也可以是性格的洒脱表达,前者多显于书法创作的内容,后者多显于书法创作的风格与整体布局,尽管不同书者的书法艺术特点各异,但在表达某些性情与胸次抱负的方式上还是存在部分相似之处的,通过赏析书者作品中笔法、笔力的气势与活力,就可体会到书者胸次中所要表达的情怀与感慨。事实上,凡胸次高洁者,其书法整体气势也必然磅礴或雅致风趣,令人为之动容,使人感慨不已,正如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评说:“呜呼!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而不居庙堂宰天下,……惜哉!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三、“书如其人”指书法艺术体现着书者的精神品质与气格

金学智在《中国书法美学》中认为:“‘书如其人’中人的内涵外延是书法美学重点研究的对象,书中的‘人’表现为人格、气质、功力。”书法艺术的精神内容体现着书写者对外在世界中思想与事物的选择。比如晚清篆刻家赵之谦所治印“为五斗米折腰”这类创作内容的选择就体现着创作者本人不屈的精神品格与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选择。如苏轼所言:“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以启功先生作品为例:启功先生天性温和、谦恭幽默,给人以严谨、脱俗的感觉;曾以“职为人师,人之所敬,虚心向学,安身立命”十六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再看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流露出来的信息正和他的为人处世相对应,是那么的周正庄重、干净利落。书法艺术作品的创造,归根结底是源于书写者丰富的精神活动,书写者对外在事物的选择决定着书法作品所显现的外在形式,书法作品的风格深受书者创作时所具有的精神动因影响,作品即精神内容外在显现的客观存在。正因如此,后人才能够通过欣赏书者的创作作品进而得以分析出作者对精神气格的选择与认同。精神的显现相比于较为客观的胸次、学养等,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更带有主观情感和感性色彩。包括书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政治背景、生活遭遇等因素,这些都会对书者精神世界产生极为微妙的变化。对气质品格的选择以及平时精神世界所处的陶冶环境则在深刻影响着学书者的人格构成,并且这种影响也清晰反映在书者的书法创作中,更成为造就其书法艺术作品水平与价值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气格与精神品质的变化在书法艺术作品中的显现是极为清晰可见的。欧阳修在《六一题跋》中评说:“忠义出于天性,故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并指颜真卿“忠义之节皎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象其笔画。”就是在称赞颜真卿书法作品中的基本点画与风格恰似其人品质,与其精神气质相似相通。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书者品格将直接决定书者艺术创作是否具有成功的可能性。朱良志在《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一文中说道:“创作第一流的艺术,须有第一流的人格。人格的建立不仅意味着创作主体的形成,而其本身就是艺术创作。”足以可见他认为精神气质与品格的选择对艺术水平成就高低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艺术水平不断锤炼上升的过程是离不开学习者精神世界不断陶冶的。在书法学习中,这种精神世界的创造,不仅仅是基于学书者在现实生活中某方面的成果与结局,还包含着书者本人更为广阔的理想追求与精神向往。如黑格尔《美学》说:“艺术的价值就在借助物质外在形式,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从此可见,精神世界必然是体现于书者的作品中的,当属“书如其人”思想范畴内。

四、结语

书法艺术的表达过程与成果从某种角度可以体现出书者其本人之学养、性灵、精神品质,还有一些与书者情感上相似与贯通的方面。在对待“书如其人”这个美学思想概念时,学习者应当多层次多角度对艺术家书法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鉴赏观察与推敲,不应仅是视察出其整体的书法风格和文体内容,主旨应更意在体悟书者在创作时的心灵变化、人格美、胸襟抱负以及可贵的精神思想品质。通过潜心深究“书如其人”思想所蕴含深层次的艺术价值,以期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尹旭.中国书法美学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79、124.

[2]刘正成.书法艺术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42.

[3]李元博.书法美学解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7:105.

[4]甘中流.中国书法批评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273.

[5]万应均.书法创作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23、70.

[6]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9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shuoshi/1814/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