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科论文 婴幼儿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婴幼儿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婴幼儿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摘要: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中0—3岁婴儿的活动空间设计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我国现阶段居住区婴幼儿活动空间存在的不足,再分析0—3岁的婴幼儿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行为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中0—3岁婴儿的活动空间设计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我国现阶段居住区婴幼儿活动空间存在的不足,再分析0—3岁的婴幼儿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行为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提出基于婴幼儿不同成长阶段设计居住区婴幼儿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居住区;婴幼儿;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儿童游乐区是居住区中功能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居住区内专门为婴幼儿设计的公共活动空间很少,但是婴幼儿参与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的比重越来越大。0—3岁的婴幼儿是生长发育最快、最关键的时期,每个成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不一样,其心理和行为差距较大,所以应根据其不同的成长阶段设计婴幼儿公共活动空间,满足他们的心理与行为需求,提供婴幼儿真正可以使用的功能空间。

一、居住区婴幼儿活动空间前期研究

1.居住区婴幼儿活动空间景观要素

居住区婴幼儿活动空间的设计并不等同于游戏设施的堆砌,由于婴幼儿自身生理和心理状况的特殊性,其活动空间的设计也具有独特性和专业性。(1)基础活动设施基础设施就是游戏设施。基础设施活动区是婴幼儿活动的核心区域,其空间环境要求高,要具有安全性、可识别性和可达性等。在满足婴幼儿游玩的基础功能外,还要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等需求,同时满足陪护者的交往休息需求。(2)景观绿化婴幼儿活动区域的绿化是景观的基础,不仅要达到美观的效果,同时还要满足寓教于乐的功能。植物的种类丰富,其色彩、味道、形状和触感不同,婴幼儿能够在景观绿化中通过五感学习认知世界,也是婴幼儿接触自然最直接的一种途径。在景观绿化的设计中,要注意植物的安全性,避免有毒、有刺的植物对婴幼儿造成伤害。(3)互动设施和他人互动是婴幼儿学会与人交往的途径之一,婴幼儿活动空间的使用者包含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和家长,不仅要满足婴幼儿的互动需求,还要满足婴幼儿和家长的共同需求、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功能需求等。应设计一些能够进行互动才能完成的功能和设施。(4)休闲设施婴幼儿活动区的休闲设施是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的过渡段。一般设置休闲座椅、长廊、景观亭等,大部分提供给家长休息使用,设计单调,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家长接触性强,应设计设施适合婴幼儿和成人共同使用,完善相应的使用功能,在色彩搭配上有所突破,且形式上具有多样性。

2.我国居住区婴幼儿公共活动空间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居住区婴幼儿公共活动空间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基础设施不足大部分的小区内没有在儿童活动空间的周围设置私密空间,导致很多家长带孩子出来只能短期驻足,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解决,甚至会出现尴尬状况。在相应的室外活动空间处设置一些基础服务设施,如母婴室等。(2)亲子需求不足这个阶段是家长陪伴时间最长的时期。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一般在孩子半岁后慢慢减少。婴幼儿和父母间的互动交流时间变少,婴幼儿容易在感情上疏远父母,对以后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户外活动的方式,父母可以和婴幼儿增进相互间的感情。居住区是可达性最快、最便捷的活动区域,但是大部分的居住区中,很少有能够提供亲子使用的空间和设施,不能满足亲子互动的需求。(3)认知需求不足这一时期的孩子好奇心最强,通过五感认知世界。这对空间、设施和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婴幼儿能够在环境中体验探索未知世界。而大部分的儿童活动场地,只有几个简单的游戏设施和绿化,缺乏寓教于乐的功能需求。(4)交往需求不足通过游戏互动能够促进孩子的交流表达能力,婴幼儿活动空间也要有交友和释放天性的功能。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模仿,愿意和比自己年纪大的孩子一起玩耍,所以在设计婴幼儿活动空间时要与大龄儿童的活动空间有交集。大部分的儿童活动区域现状是设施和空间独立,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之间的交流互动。(5)陪护人需求不足在儿童活动的区域,大部分的设施是专门为儿童提供的,很少提供相应的设施给陪护人员。在0—3岁的孩童世界里,他们的安全感来自于熟人,但是目前适合陪护人和孩子一起游玩的设施几乎没有,并且没有提供给成人用的基础设施。同时,孩子的活动场地也是跟随看护人的移动而移动,大部分看护人愿意在小部分人群中活动,活动区域的空间只满足成年人需求,并不适合婴幼儿使用。3.0—3岁婴幼儿成长心理与行为特征婴幼儿通常指的是0—3岁的儿童,处于婴儿成长到儿童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生长迅速,每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都不一样。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做针对性设计,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1)0—6个月在社会交往上与母亲最亲近,对陌生人没有印象。这一阶段的婴儿可以练习抬头翻身动作,训练听力,发声练习,可进行适当的室外活动,如:日光浴。(2)7—12个月在行动上,前期学会爬行,后期学习行走,喜欢模仿他人的动作。在交流上,会自创语言,同时慢慢理解他人的情绪.对亲人有依赖性,害怕分离。惧怕陌生的环境和人还有活动的东西。(3)13—18个月平衡与行动能力变强,能够稳健地行走,凭一只手可以走上楼梯、走斜坡,后期开始会跑,但不稳。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对家人有强烈的依赖。(4)19—24个月行动上可以蹦跳、奔跑,会使用电报式语言与人对话。在认知上能够根据要求指认物体,可以参加功能性游戏,能找出不在眼前的物体。维护自己的物品,使用代词“我”来称呼自己,对他人的陪伴表现出热情,会将脸部表情和简单的情绪词语联系起来。(5)25—36个月能够绕开路上的障碍物行走。具有节奏感,手脚协调能力更强。会有目的地使用物体,能较长时间地专注于或者参与到那些自选的活动中去,开始与其他孩子合作游戏。婴幼儿在这五个阶段的身体发展迅速,变化大,行动能力随年龄的增长变强。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场景和设施,让婴幼儿能够快速地过渡到下一阶段的成长。(注:此处列出的发展里程碑基于儿童普遍发展模式显示出来的各种特点而来,由于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因此这些特点出现的时间可能有早晚之别。)

二、居住区婴幼儿公共活动空间设计概念及原则

1.设计概念

居住区中婴幼儿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要满足便捷、益智、亲子、互动、自然、健康等需求。在满足这些基本需求的同时,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不同阶段的婴幼儿的需求具有差异性,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满足各成长阶段孩子的需求。同时在设计过程考虑其和周边环境、人物、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到和谐统一,可持续性,满足参与整个空间的人的需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求不同,所以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设计,能够更好地设计出适宜婴幼儿活动的场地。

2.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婴幼儿时期是安全意识最薄弱的时期,要求在空间设计上注意安全、无障碍等设计,家长能够放心地让幼儿能尽情地玩耍。婴幼儿的免疫力特别弱,杜绝有毒、有害的物质在幼儿活动区域使用,给孩子一个健康自由的活动空间。(2)多样性原则。幼儿是吸收新鲜事物最快的时期,要求空间功能多样,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不同阶段的幼儿需求不同,应针对每个阶段设置相应的功能设施。多样性并不是多就好,也要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满足其不同的感官学习。(3)互动性原则。将设施和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设施融入景观中,同时景观具有游乐使用等功能,景观与设施的互动,提升场地的活泼性,增加功能性,幼儿与景观的互动,增加趣味性与益智性。(4)人性化原则。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幼儿是一个在不断学习模仿的阶段,可设计符合幼儿使用尺寸的空间和设施,幼儿能够通过不同的尺度认知世界。同时要考虑到成人的使用,可多尺度地设计功能空间和设施形成交叉空间,成为成人和幼儿使用空间的过渡区域。

三、居住区婴幼儿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0—3岁的婴幼儿对世界充满未知与好奇,感官是最直接认知世界的方式。他们会通过敲打、触摸、啃咬、嗅等方式感知世界。在设计过程中运用感官设计,满足婴幼儿公共空间的娱乐、学习等功能,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同时,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空间需求也不同,根据各阶段的婴幼儿的特点进行设计,真正满足各阶段孩子在空间上的需求。

1.婴幼儿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区域分布

第一,每个住户都有特定的活动域,一般在住户附近的住宅楼间区域,婴幼儿的活动常限制在一定的区域中。在每个住宅间设计一处较简单的婴幼儿活动场地可以打破这个限制。遵循无处不玩乐的原则,设置相对简单的活动设施,如滑梯、沙坑等。此外,为了不让活动域单一枯燥,每个区域可设置不同的游乐主题,形成一个流动活动区域,扩大幼儿活动范围。如海洋生物主题,绿色植物主题,科普主题等,这些主题区域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联系。或运用水景或者植物组合作为线索,串联婴幼儿活动空间。第二,婴幼儿的外出活动,大部分遵循家长的意愿,在成人活动空间中设置提供简单的游乐设施,如缓坡、沙坑、草坪等。既能满足成人的需求,又能满足婴幼儿的需求。第三,婴幼儿喜欢和大龄儿童游玩,设计婴幼儿场地时应考虑结合高龄儿童游乐空间,不能僵硬地将游乐空间分割。在设计的过程中,注意游玩路线的合理和通畅,避免出现碰撞等安全问题。

2.婴幼儿公共活动空间景观设计

住宅景观依附建筑形成,景观用地具有相对专属性。婴幼儿空间设置在阳光充足、地势开阔平坦、风力较小的区域,同时要满足夏天遮阴,冬天有日照的要求。现今大部分的孩子由老人照看,在场地的选址上可以考虑结合老人活动区设计。注重色彩的搭配,符合视觉设计要求。婴幼儿活动空间要活泼、趣味性强,场地呈有规律性的不规则形,可以用色彩划分不同的功能空间。游戏设施除基础设施外,可以根据幼儿的五感需求设计一些功能设施,要求具有益智性、富有趣味性、安全性等。如搬家家的小木屋、涂鸦的黑板路、锻炼平衡的摇摇椅等。休息区域是幼儿游乐区域和其他区域的过渡空间。幼儿游乐场地和周围休息区域是亲子和交友的空间,在设施设计上满足成人和幼儿共同使用。如设计成人和幼儿两个尺寸的座椅,可以放置婴儿车的座椅、专门停放婴儿车和提供饮水、洗手的区域等。在住宅之间的婴幼儿活动空间,自然开阔,遵循亲近自然的原则,以科普的形式进行活动设计,如植物迷宫、植物隧道等。

3.婴幼儿公共活动空间绿化设计

绿化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幼儿空间与其他空间的过渡元素,满足游乐、科普等功能。在植物的选择上,避免带毒、带刺、易过敏的植物,且益于孩子的健康,避免孩子受伤。搭配不同高度的植物,增加竖向层次感。选择不同色彩植物搭配,丰富空间色彩,提高空间的层次感。植物尺寸满足幼儿的需求,孩子通过与植物的接触亲近自然。

结语

婴幼儿公共空间是居住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空间营造时要真正考虑婴幼儿的需求。一个好的景观空间给孩子们带来的不只是游戏上的满足,还要满足亲子、益智的需求。提高幼儿活动空间品质,不只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婴幼儿空间的设计应满足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同时根据婴幼儿的行为特征进行设计。让整个活动空间成为婴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精神场所。

作者:陈越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shuoshi/28460/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