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英语论文 中西方称赞与回应的毗邻应对浅析

中西方称赞与回应的毗邻应对浅析

中西方称赞与回应的毗邻应对浅析 摘要:称赞与应答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的一种配对性的会话模式。由于受中西方文化等的差异影响,他们所展现的规律性也不同。这种模式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就是…

中西方称赞与回应的毗邻应对浅析

摘要:称赞与应答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的一种配对性的会话模式。由于受中西方文化等的差异影响,他们所展现的规律性也不同。这种模式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就是说称赞语对回应语进行制约,而被称赞的人要对称赞的人做出一定回应。但是当回应不是说话者所期待的,那么就会出现交流障碍。
关键词:毗邻应对;称赞;回应
一、引言
中西方存在着诸多差别,如生活信念,行为价值,道德观念,处世态度,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等。这些差别又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会话模式。称赞与应答是一种常见的会话模式,一次会话至少包括双方一轮发话。会话结构中最典型的单位是毗邻应对(adjacency pair),即在称赞与应答模式中,会话的一方先进行称赞,另一方做出适当的回应。
二、毗邻应对
(一)毗邻应对的含义。
语用学家认为,毗邻应对是人类从交谈到交际的产物,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人际交往中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它至少必须包括双方一轮会话。
(二)毗邻应对的特征。
1.一个应对只有一前一后的一轮发话,成为始发话和应答话。这一前一后的话段是邻接的,联系紧密的,由会话的双方分别说出。例如:两个熟人碰面时。
A: How are you?
B: Fine, and you?
2.始发话和应答话在次序上是不能随意排列的,某一应对的应答话也常常不能作为另一应对的应答话。在某些毗邻应对中,某一始发语只能有一个合适的应答语;在另外某一(些)毗邻应对中,一个始发语可能有有两个或者更多的应答语。例如:如果始发语是问候,那应答语通常也是问候;如果始发语是提议,应答语可以是认可,也可以是拒绝;如果始发语是抱怨,那应答语则可以是道歉、解释、同情、批评、反感或厌恶等。
3.毗邻应对并不总是相邻,它们有时被另一对相邻语对所分开。请看例句:
A:Can I use your bike for a while?
B:Can you come back in half an hour?
A:No.
B:No.
(三)毗邻应对的类型。
Bygate(1987)在分析口语功能时,将口语交际分为两类,一类是惯例性交际(Routines),另一类是协商性交际 (negotiations)。惯例性交际相对而言,其谈话模式比较固定。根据这一点,可以把毗邻应对分为两大类。
1.交际型。
请看下列例句:
A:Hello, Tom.
B:Hello, Nice to meet you . (greeting-greeting)
A: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B: Yes, please. Thank you . (offer-acceptance)
A:Sorry to have broken your pen.
B:Don’t mention it./That’s all right. (apology-minization)
A:you look beautiful in your sweater.
B:Thank you./Thanks. (compliment-response)
这种纯交际型的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稳定性也是相对的,它会随不同的说话人和语境而失去它原有的稳定性。
2.信息型(问答型)。
〔1〕一问多答。
在人们的交际中,谈话双方都喜欢直接回答,但在实际生活中,问话人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A:What did Tom say at the meeting yesterday?
B1:Do you want to know?
B2:I’ve no idea.
B3:What’s that got to do with it?
B4:Well, he didn’t in deed.
B5:It’s a secret.
(2)多问一答。
在有些特别的语境中,会出现多问一答的情况,例如:
A:What is your job?
B: I don’t know.
A:Do you know the man on the picture?
B:I don’t know.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hi138.com A: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park near your home?
B: I don’t know.
A:Do you take drug?
B:I don’t know.
三、中西方不同的称赞与对答模式
(一)中西方各自的称赞应答模式。
在中国,被称赞时,一方说:“你今天做得很好!”另一方则会回:“哪里哪里,我还差得远呢。”而在西方,则是不同的回应。
A: You did a good job!
B: Thank you.
可从这里看出,中方的称赞应答模式是“称赞-拒绝(谦虚)”,而西方的则是“称赞-接受”。
(二)称赞模式被打乱时造成的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Mark是美国的一所成人学校的老师,Susan是来自中国的一名学生,下课后,Mark要赞扬Susan在英语学习上的进步。
Mark: Susan, your English is improving.I’m pleased with your work.
Susan: (looking down) Oh, no, my English is not good.
Mark: Susan, why do you say that? You’re doing very well in class.
Susan: No,I’m not a good student.
Mark: You are making progress in this class. You should be pround of your English.
Susan: No,it’s not true.You are a good teacher,but I’m not a good studengt.
这段对话可以看出,由于Mark和Susan文化背景不同,而他们又从自己的文化规范去期待,因此造成文化交际上的不顺畅。
(三)模式分析。
作为美国人的Mark真心的称赞Susan的学业进步,期望的是一种接受式的回应模式。但是Susan是中国人,她习惯的回应方式是谦虚,这就造成了交流障碍。如果Susan能够了解美国的称赞习俗,即接受赞美,她就能够顺应美国的称赞与应答模式而做出适当的回应,回给老师一句“thank you”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信息来让交流顺畅,这也是大多数美国人的习惯。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国虽然也很乐于听见赞美的话语,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追求的是“统一性”和“一致性”,所以并不会经常因为某些变化而得到称赞。而且,中国人也不会经常性地称赞他人,即使是称赞,也会谨慎地选择措辞,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在应对称赞的时候,中国人也通常会选择拒绝或采用降低或消弱对方的称赞以显示谦虚。另外,英语中的称赞模式较多使用第一人称,而中文中则大多使用第二人称。
四、结论
称赞与应答作为生活交际中常见的毗邻应对或配对式结构,存在着很明显的程式化特征,也呈现着一定的规律性。想要掌握这些规律,就得先了解使用的语言的文化背景及用语习惯等,做出符合期待的回应,这样才能使交流顺畅。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3】Edward Sapir. Languag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yingyu/3835/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