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士论文 网络文化作品艺术特征及应用

网络文化作品艺术特征及应用

网络文化作品艺术特征及应用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以90 后、00 后为主体的青年群体出现了上网时间长、依赖网络获取信息等情况,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因此,如何依托媒体…

网络文化作品艺术特征及应用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以90 后、00 后为主体的青年群体出现了上网时间长、依赖网络获取信息等情况,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因此,如何依托媒体优势和优质网络文化作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价值观,是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精准思政下的网络文化作品,分析了网络文化作品的主体性、形象性、审美性等艺术特征,探讨精准思政下网络文化作品的创新应用,以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精准思政;网络文化作品;艺术特征;创新应用

如今互联网发展迅猛,面对90 后、00 后这些“网络原住民”,学者们纷纷提出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着诸多困扰,如教育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输出话语内容枯燥、感官体验差,学生接受程度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然成为网络思政教育的羁绊与束缚。在此情况下,高等院校尝试以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依托,以有效推动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与育人成效的提升。

一、精准思政下的网络文化作品

第一,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是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着思政教育价值内涵,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无形”的网络交流语言,网络文化作品具有提醒、传播和展示等多种功能,其外在形式呈现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内在体现的思政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网络青年,改善了网络思政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问题。网络文化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功能,其深刻的育人内涵通过艺术方式实现轻松表达,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让青年学生触摸历史、感知文化,提升了网络思政教育的亲切感。创作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强调其艺术性特征,并借助微信、QQ、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展示,可让思政教育有载体、有形式、有手段,增强思政教育魅力,提高正能量的传播力。第二,具有艺术特征的网络文化作品,有力体现了思政教育内涵,可据此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提升思政教育思想引领作用。艺术是思政教育内涵的重要载体,也是与文化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网络文化作品基本以艺术作品的方式呈现出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其成为思政教育内涵的话语表达载体,也实现了思政教育方式的守常与变通,对提升思政教育魅力、拓宽思政教育路径、丰富思政教育内涵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思政教育过程中从校园特色建筑、特色景观、校训精神、办学成果、师生活动、文化生活等中提炼视觉元素,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运用到网络文化作品创作中,能够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提升思政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和受众度,进一步彰显卓越的校园文化自信。第三,精准思政下的网络文化作品以平面类、音频类和视频类内容为主,已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支撑。网络文化作品能够建构思政教育的话语秩序,承载着人文、历史和社会的丰富内涵。网络文化作品不仅是一种传播媒介,也是思政教育的“金话筒”,能精准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认知和动态,把晦涩难懂的道理通过生动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听得进、记得住。与此同时,多维度、多类型、多载体的网络文化作品呈现着学校的文化传承,凸显着学校的育人本领,传播着学校的文化内涵,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时代下,顺应网络时代发展,主动开发优质的网络文化作品,掌握思政教育的主动权,对于思政教育成效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精准思政下的网络文化作品艺术特征

(一)主体性

网络文化作品中蕴含着独特的思政教育价值,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网络文化作品实现思政教育“育美”和“育德”功能建构和提升,这是其主体性的体现。艺术教育的价值追求和思政教育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内在统一性,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网络文化作品与思政教育能够相辅相成,共生共赢。网络文化作品运用的艺术元素,一部分从社会发展、文化历史和日常生活中提炼而来,一部分是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素材,但始终围绕着思政教育这一主旨,反映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融入学生的思想感情,用作品来诠释思政教育内涵,用思政教育内涵引领学生。因此,运用网络文化作品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强化互动机制,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亲和力。

(二)形象性

任何艺术形象都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网络文化作品也是如此。精准思政下的网络文化作品外在体现着构成韵律、图案形式,内在诠释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引领,因此,网络文化作品的形象性也应保持内涵释义与外在形式的统一。当前90 后和00 后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由于生活环境和养成观念的差别,其个人喜好与接收信息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网络文化作品创作过程中应考虑这一因素,既选择活泼明快的色彩,也选择简约时尚的图案,考虑对比美、重复美、韵律美等,体现鲜明的思政教育内涵。多元化的网络文化作品会使受众浏览信息的心态发生变化,要迎合青年学生的个性心理,使其产生新感觉、新体验。思政教育内涵丰富,将思政教育内涵与艺术形式融合时,也需注意对情感的表达。这种表达方式能第一时间将思政教育内涵传达给受众,保持网络文化作品的生命力,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三)审美性

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使人产生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受众群体互动性、表达性显著增高,拓展了思政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此类作品具有相同的特点,如:呈现内容丰富度高,形式感强,色彩明快;图案表现完整,符合青年学生的好奇心理,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审美情趣进一步提升,提高了艺术表现力,注重拉近与青年学生的距离。以平面设计作品为例,受众群体不再单纯地满足于单一的图片内容欣赏,更强调图案的线条、色彩、纹样等元素的统一,注重美学的深度体验。而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将思政教育内涵与真善美结合,凝聚于网络文化作品中,经过提炼和加工诠释其内涵,升华为思想引领。网络文化作品结合美育和德育,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高度统一,以思政内容为主,选择最恰当的艺术形式增强视觉感官体验,凭借独特的吸引力和具有差异性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接触、转发,强化传递效应。

三、精准思政下的网络文化作品创新应用

(一)创新路径

精准了解和充分研究思政教育目标、内涵和手段,充分发挥艺术表现形式,体现艺术特征,将网络文化作品内容与教育环境相结合,与受众需求相符合。精准思政下的网络文化作品创新路径有三:一是艺说思政。将艺术表现与设计方法相结合,述说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历史节点和文化印记,记录特殊时刻的人物和事件,使作品色彩明快、感官冲击效果良好,重现历史的经典魅力。二是图解思政。以平面设计为主,结合其他设计手法,充分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元素表现思政教育内容,达到能与受众沟通交流的效果,提升师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与认同。三是创绘思政。以手绘手法绘制思政教育内容,确保其主题内容和网络环境协调一致,一定程度上弱化创作者主观情感的表达,增强画面的形式语言和装饰效果,彰显网络文化作品个性化特点。

(二)创新内容

彰显思政教育特色、提升思政教育引领、传播思政教育内涵是精准思政下网络文化作品的创作主旨。为发挥网络文化作品育人作用,对当前思政教育环境特征和问题进行追溯挖掘,致力于创造出特征鲜明的网络文化作品。精准思政下的网络文化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渲染校园文化,其内容上的创新如下:利用网络文化作品艺术载体的优势,为思政教育注入新形式,讲好思政故事,积极传播正能量;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创作活动,全面展示网络文化作品的优越之处,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思政教育氛围;依托网络文化作品辅助校园德育,通过创作丰富多样的作品助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实践活动开展。精准思政下的网络文化作品创新应用,建立思政教育正确引导渠道,架起网络沟通的桥梁,抓住学生“痛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可增强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总之,精准思政下网络文化作品的创新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当前思政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影响思政教育成效,应当创新思政教育的路径与手段,重视解决当下网络环境下思政教育和受众群体之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网络文化作品这一艺术载体,一方面能够贴近当前学生特点,提高思政教育接受度,另一方面也是思政教育手段的创新之处,这对于建设思政教育体系大有裨益。本文以网络文化作品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指出要创新和更新多样化、多形式、多特征的作品,为构建新时代思政教育体系提出建构思路和策略,真正实现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有效性塑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boshi/3324/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