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药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10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100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求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抽样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口服双岐三联活菌药,同时口服中药汤剂3~5d。对照组…


【摘要】 目的:探求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抽样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口服双岐三联活菌药,同时口服中药汤剂3~5d。对照组口服磷霉肠乐,伴脱水者给予适当补液以纠正电解质紊乱。结果:观察组在控制疾病进展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大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大便性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便常规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小,易被患儿接受,便于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儿迁延性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双歧三联活菌药;辨证治疗


  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多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本病在我国为位居第2位的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发病机制多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其中轮状病毒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夏、秋季节最多见。现代医学急性期腹泻多采用抗炎、止泻等常规治疗,使急性腹泻得到控制。但诸多因素造成迁延性腹泻在治疗上难而棘手,单纯西药治疗又达不到良好效果。因此,为了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安全可靠,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所有病人均为2006年9月~2007年4月门诊诊断为迁延性腹泻病人,共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6个月~1岁15例,1~2岁19例,3岁以上12例。病程在15d29例,15~20d15例,20d以上2例;对照组54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6个月~1岁23例,1~2岁24例,3岁以上7例。病程在15d34例,15~20d17例,20d以上3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经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中国腹泻(迁延性腹泻)诊断标准[1] ,中医诊断及辨证符合泄泻及辨证分型标准[2] 。观察组46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中脾虚型23例,脾肾阳虚型23例;对照组54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中脾虚型32例,脾肾阳虚型22例。有效率94.44%。



  1.3 证候特点 两组病人均表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4~5次,多者7~8次,大便性状为稀水便或不消化样,同时伴有面色萎黄、神疲,部分患儿可见口渴、尿少,病程均达15d以上。便常规检查可见少量白细胞及脂肪球,无红、白细胞及脓细胞。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口服双岐三联活菌药(见飞达)。6个月~1岁150mg.次,1~2岁210mg.次,3岁250mg.次。12h口服1次,连用3~5d。同时口服中药汤剂3~5d。药物组成:诃子、黄连、白术、山药、陈皮、乌药、厚朴。湿重者加茯苓,食少加山楂、麦芽,口渴加天冬、麦冬。上述诸药水煎后取汁口服,用量1岁以内5ml,1~2岁5~10ml,3岁以内10~15ml,日3次口服。


  2.2 对照组 口服磷霉肠乐(本院自制)。6个月~1岁1粒.次,1~2岁1.5粒.次,3岁以上2粒.次,伴脱水者给予适当补液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大便正常,理化检查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减少2.3以上,大便性状基本正常,理化检查接近正常。有效:症状改善,大便次数减少不足2.3,大便性状改善,理化检查有所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大便次数不减少或增加,大便性状无改善,理化检查无好转。


  3.2 治疗结果


  3.2.1 大便次数的变化 观察组治疗前大便次数平均6.8次.d,治疗后大便次数平均1.4次.d,观察组治疗后大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对照组治疗前大便次数平均6.6次.d,治疗后大便次数平均4.8次.d,对照组治疗后大便次数略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8.00,P<0.05)。


  3.2.2 大便性状变化 观察组治疗前异常大便46例(水样便24例,稀水糊状便20例,粘液便2例),治疗后异常大便6例(稀水糊状便4例,水样便2例);对照组治疗前异常大便54例(水样便31例,稀水糊状便21例,粘液便2例),治疗后异常大便21例(稀水糊状便4例,水样便15例,粘液便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大便性状改善方 面有明显差异,经卡方检验P<0.05(χ 2 =7.75),观察组治疗后大便性状改善明显。


  3.2.3 便常规检查情况 观察组治疗前大便镜检异常28例(11例脂肪球,17例白细胞2~5个.HP),治疗后大便镜检异常3例,白细胞0~3个.HP;对照组治疗前大便镜检异常26例(9例脂肪球,17例白细胞2~5个.HP),治疗后大便镜检异常10例(8例镜下可见脂肪球,2例白细胞0~3个.HP)。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便常规正常率存在明显差异,卡方检验P<0.05(χ 2 =5.68)。


  3.2.4 疗效比较 观察组46例经中西医治疗痊愈28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6%;对照组54例中痊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6.6%。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4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腹泻的发生常与感受外邪、饮食内伤、脾胃虚弱有关。早在《内经》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了饮食不节与腹泻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脾主运化,与胃相表里。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脾为湿困,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出现腹泻。腹泻日久,导致脾胃虚弱,脾虚则生化无源,出现一系列脾虚证候。因此方中首选诃子,其味酸涩,具有涩肠止泻之功;白术健脾和胃,为补脾胃之要药;黄连燥湿清火;山药健脾胃,专治久泻,治疗脾肾虚弱引起的泄泻;陈皮理气健脾,乌药理气散寒,厚朴宽中下气。诸药相伍,温中有补,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腹泻治愈。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在临床上单一型较少,复杂型较多,因此,单一药物治疗均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迁延性腹泻效果确切、安全,副作用小,易于为小儿接受,是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李 毅.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儿科疾病诊断标准[S].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0-131.703.

[2]李乾构,王自立.中医胃肠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71.

转贴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shuoshi/115482/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