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药论文 《周易》与《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比较研究

《周易》与《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比较研究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第1-7 页 Abstract 第7-15 页 前言 第15-18 页 第一部分 《周易》、《内经》成书年代简考 第18-23 页   一、《易经…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第1-7 页
Abstract 第7-15 页
前言 第15-18 页
第一部分 《周易》、《内经》成书年代简考 第18-23 页
  一、《易经》成书年代简考 第18-19 页
  二、《易传》成书年代和作者考 第19-20 页
    (一) 传统之说——《传》为孔子晚作 第19 页
    (二) 宋始提出《传》非孔子所作 第19-20 页
    (三) 近现代对《传》作者、成书年代之剖析 第20 页
  三、《内经》成书年代考辨 第20-22 页
  小结 第22-23 页
第二部分 《周易》思想内容体系及历史地位研究 第23-39 页
  一、《周易》思想内容之概述 第23-26 页
    (一) 《易经》之本义——殷末周初社会生活状况的记载 第23-25 页
    (二) 《易经》之本质—占筮 第25 页
    (三) 《易传》主要内容 第25-26 页
  二、《周易》主要哲学观 第26-28 页
    (一) 阴阳观 第27 页
    (二) 变易观 第27-28 页
    (三) 生生观 第28 页
    (四) 哲理观 第28 页
  三、《周易》的主要思维模式 第28-31 页
    (一) 象数思维 第28-30 页
    (二) 三才思维 第30 页
    (三) 辩证思维 第30-31 页
  四、《易传》对《易经》认识和贡献 第31-33 页
    (一) 《传》对《经》的认识 第31-32 页
    (二) 《传》对《经》的贡献 第32-33 页
  五、《周易》的历史地位 第33-38 页
    (一) 《易》之占筮专属时期—春秋 第33-35 页
    (二) 《易》理形成时期—战国 第35-36 页
    (三) 秦不焚《易》之缘由 第36 页
    (四) 立《易》为\”经\”始于汉 第36-37 页
    (五) 自汉伊始,《易》被列为群经之首 第37-38 页
  小结 第38-39 页
第三部分 从文献记载看《周易》对《内经》的影响 第39-50 页
  一、《内经》对古文献引用之分析 第39-41 页
    (一) 天象学古文献 第39 页
    (二) 哲学古文献 第39-40 页
    (三) 医学古文献 第40-41 页
  二、《内经》对《易》卦爻辞应用之分析 第41-42 页
  三、《内经》对《周易》八卦之演绎 第42-43 页
  四、《周易》中医药知识分析 第43-46 页
    (一) 《易经》对生命活动、疾病、医药、预防等记载 第43-45 页
    (二) 《周易》中有关\”药物\”的记载 第45 页
    (三) 先秦其他文献中医药知识的记载 第45-46 页
  五、《内经》注家以《易》解《内经》 第46-49 页
    (一) 全元起 第46 页
    (二) 杨上善 第46 页
    (三) 王冰 第46-48 页
    (四) 林亿 第48 页
    (五) 张景岳 第48-49 页
  小结 第49-50 页
第四部分 从哲学观看《周易》与《内经》之学术思想渊源 第50-76 页
  一、阴阳五行学说 第50-63 页
    (一) 阴阳范畴 第50-56 页
      1、《诗》、《书》、《国语》、《左传》之阴阳观 第50-52 页
      2、《易经》、《易传》中的\”阴阳观\” 第52 页
      3、先秦诸子百家的\”阴阳观\” 第52-53 页
      4、《内经》中的阴阳观 第53-54 页
      5、《周易》、《内经》阴阳观之异同 第54-56 页
    (二) 五行观 第56-60 页
      1、五行说来源 第56 页
      2、五行学说的形成 第56-59 页
      3、五行说在《周易》中的体现 第59 页
      4、《内经》之五行观 第59-60 页
    (三)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范畴的融合 第60-62 页
    (四) 《内经》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 第62 页
    小结 第62-63 页
  二、\”道\”论 第63-64 页
  三、气(精气)学说 第64-68 页
    (一) 先秦\”气\”之概论 第64-66 页
    (二) 先秦精气学说的形成和应用 第66-67 页
    (三) 《内经》对\”精气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第67-68 页
    小结 第68 页
  四、藏象学说 第68-70 页
  五、先秦诸子思想与《内经》学术思想的关系 第70-76 页
    (一) 儒家思想与《内经》学术 第70-71 页
      1、治医与儒家\”治国\”、\”仁政\”、\”中庸\”思想 第70-71 页
      2、儒家\”三才观\”与《内经》之整体思维 第71 页
    (二) 道家与《内经》 第71-73 页
    (三) 法家与《内经》 第73 页
    (四) 兵家与《内经》 第73-74 页
    (五) 阴阳家与《内经》 第74 页
    (六) 杂家与《内经》 第74-76 页
第五部分 从思维模式看《周易》与《内经》之学术渊源 第76-85 页
  一、《周易》与《内经》的象思维 第76-80 页
    (一) 意象思维 第76-77 页
    (二) 直观思维 第77-79 页
    (三) 象数思维 第79-80 页
  二、《内经》的\”整体思维\”与《周易》的\”三才思维\” 第80-84 页
    (一) \”天人合一\”观念的渊源 第80-82 页
    (二) 《周易》的\”天人合一\”整体观 第82 页
    (三) 先秦汉代\”天人合一\”整体观 第82-83 页
    (四) 《内经》中的整体观念 第83-84 页
  小结 第84-85 页
第六部分 对医易关系研究的思考 第85-89 页
  一、对《周易》与中医学有密切关系的认识 第85-87 页
  二、对《周易》与中医学无关的认识 第87 页
  三、对医易研究的反思 第87-89 页
第七部分 结论 第89-95 页
  一、文献记载不能支持《内经》学术思想源于《周易》 第89-90 页
  二、西汉之前《易》尚未确立其学术地位 第90-91 页
  三、《内经》所采之思维模式为古代认识世界所常用,非《易》独有 第91-92 页
  四、《内经》借\”易理\”、诸子之学阐释生命科学 第92-95 页
结语 第95-97 页
参考文献 第97-100 页
致谢 第100页

………………………………………………………

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不能完全刊载论文全部内容,如需完整论文内容,请点击下面链接去下载全篇论文的完整文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shuoshi/265174/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