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文化作用探索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文化作用探索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文化作用探索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学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论述了中国语言文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文化作用探索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学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论述了中国语言文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简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语言文学中传播和传播的有效可能性,切实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传播

汉语言文学是高校的主干学科,它涵盖了古代文学、民俗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众多文学文化领域,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汉语言文学基础、熟悉汉语言文学知识、审美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强的综合性语言文学人才,使他们成为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的时代里,不能局限于语言文学的研究,应跳出语言文学的局限,以更开阔的视野,认真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语文专业教育,使中国人在语文专业训练中,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应做到沟通,就应建立更专业的学生综合交流体系,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

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而言,以儒、佛、道三家为主体,兼收并蓄法家、理家、阴阳家三家,形成了一套百花齐放的文化体系[1]。并以此为基础,派生出许多功能各异的文化艺术形式,如绘画、书法、雕塑、戏剧、诗词、民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历史繁荣的体现。然而,到了今天,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逐步面临消亡,在传播发展中遇到许多困难。例如戏曲,不管是京剧、粤剧、川剧等,在青年群体中受众越来越少,仅靠中老年人来支撑。而且戏曲表演人才也面临着断代的问题,一些地方小戏甚至已失传。优良传统文化的消亡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若不加强对它的保护,就会有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消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轻人缺乏兴趣。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以青少年为主体受众。但有一个主要的矛盾:很多年轻人不喜欢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年轻人喜欢好莱坞电影和流行音乐。她们不想知道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戏剧形式。二是价值冲突。有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与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念极不一致,导致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2]。“三从四德”在古代是普遍存在的,而在现代社会却与人们的思想观念格格不入。优良传统文化的价值冲突,导致现代人全盘否定优秀传统文化,加大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难度。三是传播渠道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具体的传播渠道,以保证优秀传统文化的稳定生产与持续传播。但是,目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仅仅停留在口号和观念的层面上,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并没有建立具体的传播体系,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纸上谈兵,没有取得实效。

二、汉语言文学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

2.1能够充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

而作为高校主干学科之一的语文课程,由于与语文学科学习相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不够,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文学专业教学中,可以丰富语文、文学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验。

2.2能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稳定传播

优良传统文化本身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传播不稳定,传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汉语言文学在高等院校中普遍开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有些大学也有一定数量的留学生,面向留学生展开教学,还可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长期坚持下去,才能逐步提高国外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影响。

2.3有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既需要复制,又需要创新,需要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在当今社会得到广泛的认同,也才能得到更多的观众的认同。语文文学专业作为一代新一代的学生,有着广阔的知识视野。它们依赖于互联网,学习各种文化和艺术。以语文、文学等多种形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新的形式和内容,给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三、汉语言文学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

3.1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除了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纳入不同课程的教学外,还应注意: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中,应以培养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重点,尤其是要使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知识:有关课程的设置,应以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育目标为基础,并对相应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总结和介绍,不仅要有具体的课程,而且要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发展汉语言文学,使汉语言文学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出具有大学特色的课程。

3.2创设实践活动体验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以汉语言文学为基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局限于理论课的学习,还应从实际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体验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古诗朗诵比赛,立足古诗文化,让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体验这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能创设短剧活动,围绕经典人物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事物,让学生自主创作、表演、建构活动。在新媒体的基础上,学生也能展现出优秀的传统文化。

3.3立足文化创新打造文创基地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国语言文学不能忽视创新元素,要在创造文化创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动,就必须在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分析其内涵和优势,创新形式。比如,陶器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可设立陶艺文化创意工作室,让学生在传统绘画、书法、雕刻等文化艺术元素的基础上创作陶艺作品。建立其它文化创意工场,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大的空间。

3.4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用中国语言文学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不应局限于书本的学习。要根据自己的发展和兴趣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通过丰富教学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雕塑、剪纸等教学中,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经典读物朗诵、传统文化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增强其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影响力。

3.5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逐渐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正因为如此,古典文学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育效率与质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进行语文游戏教学;如在开展诗歌朗诵活动中,教师在学生朗诵诗歌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诗歌情感相适应的背景音乐,还可播放专业的古诗朗诵音频,引导学生体验和学习有声朗诵中的声韵技巧,并注重对有声打断句的方式及声调的抑制,使学生了解古诗朗诵所体现的情感体验,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结语在新时期,语言文学应从职业教育培养的实际出发,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通过课程设置、实践创新、文化基础建设等途径,使优秀传统文化与语言文学深度融合,促进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顺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研究[J].文艺生活,2020(23):226.

[2]李利,王奕琳.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传播的作用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7):301-302.

[3]李勇衡.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探索[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wenxue/1576/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