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文 读上博《战国楚竹书(三)》札记六则

读上博《战国楚竹书(三)》札记六则

由马承源先生主编,濮茅左、李朝远、李零先生分别担任“释文考释”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近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诸位先生对这次公布的竹简作了很好的整理与研究,读后很受…

由马承源先生主编,濮茅左、李朝远、李零先生分别担任“释文考释”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近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诸位先生对这次公布的竹简作了很好的整理与研究,读后很受教益。这批竹简中又有不少新的内容和字形,对于研究有关问题很有意义。刚刚收到此书,开卷就遇到很多难题,近期已有不少学者在网上参与讨论。现选择《周易》简中还可议者几字,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讨论、参考。



一、《周易》简二的“


今本作“需于泥”。整理者认为 即“坭字,通作“泥”。


今按: 形与我们目前见到的独体的“尼”不同,其形似从《说文》“衺徯有所侠藏也,读与傒同的“匚”,内中似有“物点”,但傒与尼读音有别。根据字形,我们曾怀疑 当是藏匿之“匿”的专字或者古体,然楚简《周易》简40的“柅”字所从“尼”之下部与此相同,故知“ ”为“尼”省形,整理者直接释为“坭不误。[1]准此,楚简从 的字,均应释从“尼。如《郭店楚简·尊德义》简17 [2]应释为“迡”假为匿,意为藏匿、隐匿。匿,泥母职部(若,日母铎部。古娘日二纽归泥纽)。泥,泥母脂部。二字音近假借。如《说文》“暱或作昵。《左传·隐公元年》:“不义不暱。”《周礼·考工记·弓人》郑注及《正义》、《文选·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李注并引暱或作昵。为什么尼可简省作 ,尼字的构形是否与甲骨、金文无异,还有探讨的空间。[3]《说文》:“尼,从后近之,从尸,匕声。”匕,帮母脂部,尼,泥母脂部。匕与所从的 形体有别。


,几见,整理者疑从子、从而省,即“孺”字,读为“需”。或释“包”,从子、


从包省。徐在国《上博竹书(三)<周易>释文补正》(见《简帛研究》网页426日)认为从宛,他参与汤余惠主编的《战国文字编》40页将 隶定作从田、从苑。[4]


今按: ,下从子,没有疑问,与这批简的“子”形类同;关键是上部的 形。将 释从夗,很有见地,有关问题可以得到解释,我也赞同。但如何认识这个形体,一直疑惑不定。如果认其为“夗”字的右边偏旁演变,有上举“尼”省从 的证明。将其认作就是“夗”形讹变,倒与甲骨文近似。[5]但难以解释古文字中所有从 的字。因此,我曾经有如下的一点想法,不知是否有些道理。


与见于甲骨、金文的 形类似。甲骨、金文从 的鳧、 等字,于省吾、裘锡圭先


生有文考释。[6]所从的 可能就是俯仰的“俯”同頫或俛,意为伏。其形演变由 。《九店楚简》注33收录了数例从 形的文字[7];另外,曾侯乙墓简、楚简的绷、堋、倗等字仍从 。这种偏旁,可以隶定作“勹”有的与相混。如匍、匐、繁、倗、俯、鳧等。如果认为均从“夗”则不大好解释。 字所从的 ,与金文朋、繁、匍等字所从的 相同。如果认 为“俯”字的表意初文,同頫和俛, 有可能就是俛字,或者 字。


《玉篇》:“俯,《易》曰俯以察於地理,俯谓下首也。”《说文》:“頫,低头也。


从页,逃省。太史卜书頫仰字如此。扬雄曰‘人面頫’。”或体从人、免作俛。《玉篇》:“俛,俯俛也。《说文》音俯。低头也。亦作頫。”


免,明母元部。俯、頫、俛,古音学家均列入帮母侯部。[8]俛从免同“俯”音,尽管学术


界意见不一,估计与声音相近有关。


俯、俛具属帮母侯部,与“需”属心母侯部韵部相同。“付”或与“心”声字相通。如《说文》“軵读若胥。胥,心母鱼部,与“需”声同。所以,从俛或俯声之字相当于“需”。


俛从免,免与“宛”音近通作。如《楚辞·九章》冤一作宛;《山海经·西山经》郭注涴或作 ;《史记·封禅书》宛朐,《汉书·郊祀志》作“冕侯”等。[9]古音学家将娩、婉一同列入明母元部。上海楚简《孔子诗论》“小宛”的宛字构形,有学者主张就从“冤”省声之字。[10]因此《九店楚简》建除名 ,从 声,或许可释从俛,读为畹[11]与秦简《日书》楚除乙种作惌无异,甲种释文作“濡”,[12]与《周易》简类似。包山楚简151“城田一素畔 ”,[13]一、畔(半)是数词,素、 是田之单位名称, 即畹。《说文》畹,田三十亩也。


如此,“ ”似乎可释读为“俛(俯)于匿”,即“俯伏于可以藏身的隐匿之处(战壕或者地洞),引诱敌人过来”,与有关解释“在河边泥泞地里驻扎,把寇贼引过来”有别。[14]我们以为,根据楚简文字字义解释此义可能更接近事实。《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正好内、外有别。由此,前后文义似可重新考虑。 于郊”、“ 于沙”,似可理解为“埋伏于郊间”、“埋伏于沙滩(?)”。“ 于血”,即“俛(俯)伏于血”,意为“倒在血泊中(有危险)”。俛、俯或伏,与其他“需”训“须”意为“等待”之义似乎也相近。“云上于天,需”之需,若作 ,也可能指“云层覆盖,似人俯伏而下”。[15]


总之, 形的来源还值得进一步讨论。



  二、《周易》简21“勿药有菜”,


今本作“勿药有喜”。整理者解释“意有疾不一定用药攻治,不忘用菜也可治愈”。徐在国《上博竹书(三)<周易>释文补正》同意此说,认为帛书本、今本中的“喜”当从简本读为“菜”。


今按:喜,晓母之部。菜,清母之部。治,定母之部。喜、菜均为“治”之借字。如古采通“在”,治或作在,怡或作憘。《书·益稷》“在治忽”,《史记·夏本纪》《索隐》今文作“采政忽”。《庄子·让王》“朱暇治天下也”,《吕氏春秋·贵生》治作在。《论语·子路》“兄弟怡怡”,《大戴礼·曾子立事》卢注引“怡怡”作“憘憘”。[16] “亡忘有疾,勿药有菜”,或者“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意即无妄之人既使有病,不用药也能治好”。


转贴于

三、《周易》简22“曰班车


帛书本作“曰闌車衛”,今本作曰閑輿衛 ,报道者存疑“待考”。廖名春《楚简<周易·大畜>卦再释》(《简帛研究》网站426日)认为从“乂,与卫均属月部字,疑为“刈”字异体,训治、安。


今按:此字从戈从爻,已见于楚帛书所从,当为从戈、爻声之字,可能是效字异体。爻、效均为匣母宵部。,匣母月部。二字双声。楚简在此当读 或较。《玉篇》 与较同。《集韵》 ,或作较。《说文》:“ ,车骑上曲钩也(段注本)。”《诗·卫风》“猗重 兮”。《毛传》:“重 ,卿士之车。”车 ,泛指“车”。班车 ,当谓闲置车马。其句义很可能如廖名春所解释,偃武修文,以德服人。



四、《周易》简中的“雘”字


见简173748等,整理者以为从隹,从 ,即隻獲之初文。


今按:据字形当释为《说文》的“雘”,《战国文字编》323页对这种字形列入“雘”下


是对的,读为“獲”。“丹”形右竖与“隹”左竖合书。《汗简》有讹从“片”者。[17]



五、《周易》简28“或丞丌


帛书本、今本作“或承之羞”。整理者认为 从页从心, 省声,为《说文》所无,音与“”、“羞”通。今按:金文“憂”字本像人以手掩面形,后又从心作[18]此即“”字。爪下多一画“-”,可能表示手与身体相连之义,也可能为饰笔。犹如中山王方壶的“爱”比圆壶的“爱”多出一笔。


  


六、《周易》简“


《周易》简32的“ ”,帛书本、今本均作“亡”,报道者隶定为“ ”,“亡,丧”合文,或释“芒”。


今按:简38的这个 字,帛书本、今本作“牵”,报道者无说。简4453的这个字,今本均作“丧”,其形的确像从“丧”省。综合几字形体,此字不大可能是“芒”字,而应释为“丧”。“丧”字原本从“桑”,后来变从“亡”声。[19]


为什么今本作“牵”,值得考虑。丧,心母阳部。牵,溪母真部。二字读音不同。“丧羊悔亡”,似可解释为“亡羊悔亡”,意即“羊跑了悔恨无用”。与将“牵羊”解释为“投降”,[20]即“牵羊投降悔恨无用”义近。

转贴于

[1] 可参考高亨纂著《古字通假会典》551页,齐鲁书社,1989年。

[2]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

[3]可参考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303页“释尼”,中华书局,1979年。

[4] 汤馀惠主编《战国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5] 可参考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40页,中华书局,1979年。

[6]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374页,中华书局,1979年;裘锡圭《古文字论集》45页,中华书局,1992年。

[7] 可参考《九店楚简》66页注33,中华书局,2000年。

[8] 见唐作藩编著《上古音手册》38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

[9]可参考高亨纂著《古字通假会典》160162155页,齐鲁书社,1989年。

[10] 李学勤《<诗论><>》,《中国哲学》第24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

[11] 见于《字汇》的 ,实从凷与楚简从田不同。

[12] 参见《九店楚简》66页注33,中华书局,2000年。本册《周易》简14的“堋”字上部就从“ ”。随县简24个“绷”均从此形。

[13] 《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

[14] 可参考《十三经今注今译》12页,岳麓书社,1994年。

[15]自己不懂《周易》,这样解释是否可以,没有把握,仅供《易》学家参考。

[16]可参考高亨纂著《古字通假会典》419394389页,齐鲁书社,1989年。

[17] 可参考拙著《汗简注释》260205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

[18] 可参考《金文编》384页,《战国文字编》345页。

[19] 可参考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75页,中华书局,1979年。《金文编》79页,《战国文字编》78页。

[20] 《十三经今注今译》67页,岳麓书社,1994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benke/111317/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