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论文 园林设计中文人精神的表现应用

园林设计中文人精神的表现应用

园林设计中文人精神的表现应用摘要: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与历朝历代的诗文、绘画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古人精神文明的体现,这3个艺术门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园林中常常充满诗情画意。因此,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不可与中国艺术的发展史割裂开…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与历朝历代的诗文、绘画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古人精神文明的体现,这3个艺术门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园林中常常充满诗情画意。因此,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不可与中国艺术的发展史割裂开来。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实用功能,这是其他艺术形态所没有的,它包含的内容涉及到多重文化层次,具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诗词;绘画;古典园林;精神

中国古典园林一直受到诗文、绘画的影响,诗画中包含的文化韵律使中国古典园林摆脱了简单的建造堆砌,使之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即诗情画意。中国传统文化重在感知,因此各个艺术门类之间常常可以打破界限、触类旁通。而作为3个艺术门类,园林、诗文、绘画一直共同发展、相互作用,特别是自唐宋以来,这种迹象尤为明显。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古典园林可以被称为“诗园”“画园”。

1不同时代背景下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演进贯穿了封建帝国从开始形成直至消亡的整个时期,而它作为一门艺术,也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经历了产生、成长、繁荣、转化的过程。从宏观而言,中国自然背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几乎呈现出静态的状况,而在历来的朝代更替中,人文背景则在众多的因素中展现出此消彼长的变化,在这两种背景下,中国古典园林拥有了适宜的产生条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成为民族瑰宝。

1.1诗经———建筑宫苑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奴隶制时代,当时较具代表性的是殷纣王沙丘苑台、周文王灵囿、灵台等。其中“台”为具有宗教和祭祀功能的建筑,“囿”和“圃”属于具有生产功能的设施。而在诗经中有专门记载关于灵台、灵囿的篇章,从中可见,在分封制及封建王权形成的初期,中国古典园林主要为建筑宫苑园的形式,这类园林通常依托于自然山川,规模宏大,功能也与自然山水较为类似,十分丰富。

1.2神学———求仙文化下的皇家园林

至秦汉时期皇帝制度的确立,中央集权得到了极大的加强,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开始出现。秦汉时期园林规模宏大,延续了之前园林“囿”的功能和对自然山水的利用形式,以满足统治阶级游憩的需要。而早在战国时期,海上仙山的传说即在齐、燕沿海地区为人们所知,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曾有过多次出海求仙问道的经历。而到了汉朝,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这一梦想,他也尝试登上仙山,但最终未能如愿。于是他将这一理想寄托于园林山水之中,因此,秦汉时期形成的具有神性的园林风格与当时背景下人们对仙境的渴望密不可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建章宫。建章宫位于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其北部林地区域中心为太液池,周边建筑多为亭、廊等可登高赏景的建筑类型。该区域内修建有太液池,池中仿造传说中的仙山,建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而汉赋中运用极尽奢华的笔调描绘了其中的盛况,如《西京赋》中:“顾临太液,沧池漭沆”。从此“一池三山”的模式成为皇家园林的传统布局。汉代的求仙思想体现在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体现在统治者的思想中,而这种文化涵养在同时期的园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秦汉时期的园林不但继承了先秦时期园林的某些传统,而且在前代的基础上开创了人工堆山造湖的技术先河,也使得园林造园中加入山、水元素成为传统。

1.3不羁———自然山水园林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逐步由之前对自然山水的直接利用转变为对自然山水的模仿。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对政治的厌恶契合了老庄思想中的无为而治,而对社会的不满促成了新兴佛教学的流行,因此形成了该时期特有的玄学。当时的玄学家主张自然为本,名教为末,魏晋时期的名士们以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世俗礼教的束缚,而在思想上具体表现为形成了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的作风。而当时的造园手法多与这样的思想相呼应,形成了自然山水式园林。而自东汉末年兴起的庄园经济到魏晋时期已经发展成熟,因此,依托于庄园的私园也被建立起来。先秦两汉时期的造园规模极其宏大,自两晋开始,造园规模逐步缩小,其中的布局亦逐步趋于精致,出现了小中见大的萌芽。写意与写实的手法已初步相结合,魏晋时代的私家园林在表现自然山水时,已不同于秦汉时期,已从写实逐步过渡到写意。

1.4诗画———写意山水园林

隋唐时期经济复兴,文化繁荣。而该时期的园林相较与之前更为繁荣兴盛,长安、洛阳作为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造园之风更甚。隋唐盛世为文化创造了条件,也为园林的繁荣兴盛奠定了基础,因此当时园林的繁盛程度也是整个盛世的象征。唐代文人对山水自然景观的鉴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凭借自己对于山水的理解来营造园林景观,也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悟融入其中,在园林中寻找慰藉和精神寄托。唐代园林形成了雅致清沁的格调,出现了“文人园林”。相比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更加赏心悦目,而其中寄托的理想与情思也更为丰富。由于文人官僚阶级参与造园,相较为之前更为全面和深刻的“园林观”逐步形成,例如,白居易曾提出,造园的主要目的不只是为了享受生活,而在于“以泉石养心怡性”,培养自己的高尚节操。而这一理念也与他质朴闲适的诗文风格相类似。这种“园林观”在唐代具有一定代表性,而对于宋代园林的风格也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

1.5情怀———文人园的萌芽

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园林艺术在宋朝时完全进入了成熟期。我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释、道三大思想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转变,而园林也在这种风潮下由向外拓展转变为向内开掘。宋朝园林的精细程度远超之前的时代,而在两宋时期,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定型,造园的工艺和技巧达到了新高度,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高潮阶段。除此之外,两宋的山水画讲究以各种建筑来点缀自然山水,画面构图相较前朝,更加突出人文的分量,表现出自然山水与文人情趣相结合的倾向。而直接以园林作为画作描绘对象的也不在少数,两宋以来,画家们不仅着眼于园林的整理布局,甚至在细部刻画入微,如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轴》,着眼于叠山置石和小品植物。在这种氛围下,文人广泛参与园林建设,园林中融入的诗画情趣相较于前朝更为浓郁,园林意境的创造也更加被重视。

1.6精巧———文人园的成熟

元代在蒙古族的统治下,汉族文人地位低下,心情抑郁,在绘画上逐步摒弃了之前宋代文人画精雕细琢的画风,转为籍笔墨而鸣高雅,出现了看重意境和哲理的画风。而至明朝中期,自由奔放、别出心裁的写意画风逐步发展为画坛主流,相比宋代文人,明朝更重“墨戏”,即画面讲究文字落款,将诗、画、书法三者融为一体,集中表现在画作上。这种情况亦影响了园林创作,使园林相较于之前有了明显变化,出现了不同于以往将山水整体缩移临摹以表现自然,而是用置石、造湖等描绘局部而象征整体的写意创作方法。如明末造园家张南垣倡导的叠山流派,通常截取山石的一角,使人产生联想,借此来表现名山大川,即利用局部表现整体。这体现了写意山水园林的典型匠意,即是“平岗小坂”的做法,巧妙地摆脱了以往园林中过于具象的通病。

2诗与画营造意境的表现

2.1诗

中国古典园林是三维空间上的艺术。在古典园林中游览,需要“动静结合”,即不仅需要驻足观赏,也要在游览行进的过程中欣赏园林的动态美。在园林中有“移步换景”之说,即强调场景的多变,说明需要以一种动态的视角去观察它。而在诗词歌赋中,作者常常力求一种平衡:既要使行文前后贯通,行云流水;又要制造矛盾,使文章跌宕起伏,富有生机。而中国古典园林充分把握了这一特性,将诗词中的境界、场景融入到园林中,使之饱含文人情趣。从表面上来讲,造园者把文人的某些意境以具体的形式运用于园中,营造出与诗文中相类似的场景,运用楹联、匾额等手法对园中景观作直接的点题,或直接将园中某个景点以诗文中的词句命名,这种方式虽简单直白,却能体现出作者情怀,亦可使造园者直抒胸臆。除了表面的手法,造园者通常还运用类似文学章法的手段,在空间上融入“诗”与“文”的元素。《履园丛话》中提到:“造园如使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以作诗文类比造园,追求造园中的意境美。而在古典园林中,园路绝非平铺直叙的道路,造园者通常运用迂回曲折的园路,结合各种景观构成要素,在园中划分出类似文章开头、转折、高潮、结尾等迂回曲折的空间序列。这样的设计手法通常使整个空间结合紧密,形成丰富多彩、富有变化的空间形式,整个园林起承转合、变化有序、层次明晰,而不会使园林支离破碎或单调乏味。因此,古典园林中的各处景致将整个园林营造成了和谐统一的流动空间,体现了严谨精炼的章法,游人在其中行走,会体会到如同朗读诗文般畅快淋漓的感受。

2.2画

中国古典园林同样也包含了“画意”。中国文人画追求“形似”,画中的山水树木已经不是个别的事物,而是寄托了中国文人对自然的抽象概括和个人理解,是画家主观的、对一定时空具有概括性的物体。而古典园林同样为文人将自然景观提取概括在一个小园子中,这种情况与文人画中对自然的概括、抽象十分相似。由此看来,中国古典园林是把文人画作为基础,通过三维的形式将历代文人对自然的概括和升华复制到人们生活的现实空间中。自唐代以来,呈现出园林借鉴山水画、山水画渗透园林的现象。而宋代山水画成就达到我国历史的巅峰水平,宋朝山水画家多以长卷,如千里江山图,采用全景式的描绘,来表现山河壮丽,而后期文人画的风格转变也促使园林创作由写实转为写意。南宋时期马远、夏珪一派的山水画采用大量留白,而截取山水一角表现空蒙迷离的空间层次,让人可从局部联想到整体,这种表现手法亦被引用到园林的意境塑造中,使园林中原来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逐步过渡为写意为主的手法。从文人画中诞生的“壶中天地”等审美观念,虽缩小了园林的尺度,但却再次拓展了园林创作的意境深度,奠定了小中见大、咫尺山水等写意山水园林发展的基础。

3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山石、花木为骨,融诗歌、绘画为魂,是具有诗情画意的综合艺术品,历史悠久,在世界众多的园林中独具风格,其中的文化涵养不言而喻,而不同时期的园林亦有其独特的造园风格。同时,文化具体可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态,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文化存在的一种形式,必然要接受其他文化形态的影响,就历史发展而言,诗文、绘画对园林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为长远和深刻,所发挥的推动和限制作用也最大。

参考文献:

[1]陈从周.品园[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司马迁.史记[M].上海:中华书局,1962.

[4]钱泳.履园丛话[M].上海:中华书局,1979.

[5]陈从周.园林谈丛[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

[6]童隽.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

作者:李响 何奕文 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论文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inalunwen.com/guanli/5130/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中国论文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